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为了“保护”中国的汽车产业,我们坚决放缓了对汽车市场的开放,以保护民族汽车工业;同时,通过合资形式,想要中国汽车企业学到真正的技术,最终走向独立自强。这样的良苦用心,换来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思进取,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中国宣布放开汽车企业持股比例之后,华晨这样的公司,股价暴跌的根本原因。

1、中国为什么不发展柴油家用车?

中国为什么不发展柴油家用车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并不好,发展什么汽车是由市场来决定,政策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但最终对结果产生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市场的选择,市场不买账、上层如何发展、如何使尽都没用;就像现在新能源领域一样,虽然在大力发展、但市场不认可又能走多远?总不能强制消费者去购买对吧?所以在决定发展什么之前,首先要考虑市场对它的需求,有需求、迫切需求的产品必然大力推广!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欧洲曾经大力发展过柴油车(目前也动摇了),欧洲的柴油资源也不足、也是大量依靠进口,但招架不住消费者得意柴油车,市场对柴油车需求量特别的大、认可度超高,所以即便柴油资源不足、但也得服从市场的方向!咱们国内的柴油车型少么?其实也不少,过去奥迪、大众投放了很久的柴油车型,可老百姓不认可、市场需求量太低,所以最终也就不玩了;即便是现在,难道就没有柴油车型了?想买柴油机车型、还是能买到的,比如长城多款SUV都有柴油版,所以国家从来没有制约过柴油机车型、也允许各大主机厂引进,只不过消费者买的少罢了,难不成还非得有扶持才可以?只要市场认可、无需扶持同样能发展起来!我们错过了发展柴油的最佳时机咱们的市场环境与欧洲不同,欧洲消费者长期使用柴油机,由于几代消费者的沉淀、买车就买柴油版本已经成为了消费习惯,他们的逻辑就是为什么不买柴油车?而我们则恰恰是相反的,当我们选择一款车时,假如有柴油、汽油版本可选,那我们一定会想、为什么要买柴油车?这就是差异,我们没有养成消费柴油车的习惯,在我们的认知里、汽油车才是主流,而对柴油车并无喜好(当然个别朋友也会喜欢柴油车,但代表不了整体),所以消费汽油车就是我们的习惯、也是我们眼中合理的选择!我们的汽车文化很短暂,前前后后加到一起也就不到五十年,这五十年历程中、完全是由汽油机填补的空白、完成的汽车普及,所以在我们眼中柴油车总是不对味;即便现如今柴油的品质过关、柴油机性能优秀,但依然打动不了大多数消费者;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就极难改变!试想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后、咱们大力发展柴油机,那么现在咱们的汽车市场肯定是被柴油车型所占领,因为普及阶段、我们率先接受的是柴油机;而实际上那个时代、我们的柴油品质不好、柴油稀缺,所以当时没有大力推广柴油车型,机会一旦错过了、那就是错过了,时间不能倒流!现在咱们的柴油品质上来了、也很少再闹柴油了,可咱们消费者也养成了购买汽油车的消费习惯,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大力发展柴油车,收效也会甚微,很难拧得过市场;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对新能源扶持力度大的惊人、可市场表现却不断缩水,所以扶持、有的时候决定不了走势;总而言之,消费者如果都认可柴油机、非柴油车型不买,那么根本无需大力去发展,各大主机厂自然就会大量投放、有利润在谁会不赚呢?现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柴油车型无感,那么即便大力发展、也没有任何意义,主机厂投放的柴油车型、卖不出去,最终都会变成累赘,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投放柴油机车型了,所以思维灵活点、柴油机属于被市场遗弃了!。

2、中国的手机已经世界一流,为什么极力保护、扶持的汽车产业,却没有什么国际大牌?

一个产业,越是保护,就越没有竞争力,仅仅十年之前,那时候的手机市场还是诺基亚、三星、索爱(索尼-爱立信)的天下,那时候拿着一款联想、波导手机出门,都觉得特别没面子。现在,不会再有人嫌弃你用华为、OPPO、小米,这些国产手机在品质和价格上,和最好的iPhone手机不相上下,十年前,是日系、德系、美系车主导中国市场,尤其是高端车,几乎被德系车垄断,夏利、哈飞这样的车,是挣不来面子的;而如今,高端汽车仍然是外国汽车主导,就连中档汽车,也是中外合资品牌为主,国产汽车的存在感,几乎只存在于低档汽车。


文章TAG:用车  柴油  产业  汽车  发展  中国为什么不适合做汽车产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