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长期均衡时失业率是什么经济学考试题

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成为自然失业率。

长期均衡时失业率是什么经济学考试题

2,NAIRU即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的详细解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胀的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NAIRU ) 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由於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著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就长期而言,景气回暖带来的失业情形常会消弭无踪,社会上只留下自然失业现象,"自然"的定义并不明确,没有人能明确的指出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它会随著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简单的说 就是经济景气时的失业率(无失业状态不存在) 从理论上来说这时由于整个经济整体来说处于供求均衡的良好状态 没有通货膨胀任何大国(比如美国七八十年代)经济景气时候的平均失业率都基本可以视为NAIRU

NAIRU即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的详细解

3,什么是充分就业均衡理论

首先告诉你他是从古典学派的假设开始的,因为古典学派的证明逻辑是很强的。只能从其源头入手,也就是假设。他的二个假设我就不说了。以下是《通论》里的凯恩斯的两点反对意见 第一、牵涉到劳动者的行为。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实际工资下降一般不会使现行的工资下的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 第二、我们不同意工资协议可以直接决定实际工作的一般水平这一个假设条件。就假设工资协议可以决定实际工资而论,古典学派暗中塞进了这个不恰当的假定。 萨伊定律的话是通过对三个基础理论的反驳,而产生的。对不起,我还没看到这个,没办法给你从《通论》上找观点 = =! 凯恩斯在《通论》里向我们说明过统计认为上货币工资不变时就业量是不变的。而且认为这是常识。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正常经济发展情况下充分就业率应该是95%以上. 超充分就业,就是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就业率

什么是充分就业均衡理论

4,什么是超充分就业均衡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正常经济发展情况下充分就业率应该是95%以上. 超充分就业,就是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就业率
首先告诉你他是从古典学派的假设开始的,因为古典学派的证明逻辑是很强的。只能从其源头入手,也就是假设。他的二个假设我就不说了。以下是《通论》里的凯恩斯的两点反对意见 第一、牵涉到劳动者的行为。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实际工资下降一般不会使现行的工资下的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 第二、我们不同意工资协议可以直接决定实际工作的一般水平这一个假设条件。就假设工资协议可以决定实际工资而论,古典学派暗中塞进了这个不恰当的假定。 萨伊定律的话是通过对三个基础理论的反驳,而产生的。对不起,我还没看到这个,没办法给你从《通论》上找观点 = =! 凯恩斯在《通论》里向我们说明过统计认为上货币工资不变时就业量是不变的。而且认为这是常识。

5,哪些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在考试中比较经常出现

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1.奥肯定律:失业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2.潜在产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这时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产出。3.欧拉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成为欧拉定理。4.自生消费:指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是为了生存而必须的消费。5.派生消费:指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的消费。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2.索洛余值:技术进步的贡献是根据产出增长率扣除要素投入量增长率贡献得出的余额,也称索洛余值。3.稻田条件:资本(或劳动)趋向于0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出趋向于无穷大;资本(或劳动)趋向于无穷大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出趋向于0。这个条件也称为“稻田条件”。1.贝弗里奇曲线:岗位空缺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用贝弗里奇曲线来描述。2.古典失业:在古典学派理论里,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不相等的结果。失业的持续存在一定是工资下降受到了市场以外的其他障碍,而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大规模的失业就不能存在。3.凯恩斯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称为凯恩斯失业1.交易动机: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2.预防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3.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行投机。4.流动性陷阱:利率低到所有人认为它肯定上升时,货币的投资性需求可能无限大,任何新增货币供给都被人们持有,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利率进一步下降,称为“流动性陷阱”。5.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位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公众所持有的现金称为基础货币。6.货币乘数:将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例系数称为货币乘数。7.法定准备金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8.古典两分法: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这种观点称为古典两分法。9.铸币税:发行货币以提高政府收入就如同向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笔通货膨胀税,称为铸币税。10.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名义利率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关系称为费雪效应。11.事前实际利率:事前实际利率指借款人在签定借贷合同时所期望的实际利率。12.事后实际利率:事后实际利率是按照借贷合同上的名义利率所最终实现的实际利率。1.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2.贸易顺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小于出口总值。3.名义汇率:是指两国间货币的相对比价。4.实际汇率:是指两国间商品的相对价格。1.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2.总供给: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3.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 4.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5.超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6.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7.挤出效应:当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需求减少被称为挤出效应。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如果总需求冲击造成总需求曲线持续右移,使价格水平不断上升,就会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如果总供给冲击造成短期总供给曲线持续左移,使价格水平不断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 gnp) 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 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价格水平: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5.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 8.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 货币需求。 9.is 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 is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0.lm 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 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12 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3 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 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 任何行动。 17.货币创造乘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 法定准备率加上超额准备率的倒数。 18.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硬币和纸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 。 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19 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成为法定准备金率。 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 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20.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21.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22.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 gdp2 个百分点。 2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 持续显著的上涨。 2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 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5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6 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关于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失 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代替工资上涨率。 2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 量。 (人们宁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会取得的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政策保持在手边。 ) 28.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资产损失或增加 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29.灵活偏好陷阱:当货币需求变得具有完全的利息率弹性,即在某一较低的利息率水平下, 人们预期利息率不会再下降而会上升,从而持有债券竟会遭受损失,这是人们对货币需求变 得无限大,因而无论实际货币供给如何增加也不会是利息率在下降。 30.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31.投资陷阱:投资的利率调节与传导是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机制。根据凯恩斯投资函数理 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越低投资越多,利率越高投资越少,由于利率调节与传导 机制的存在,投资的增减变化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 6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产出利率 1)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上升 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不确定 3)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下降 4)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不确定 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 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劳动力参加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摩擦失业: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 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我考试的时候六个名词解释五个都是这里面的。

文章TAG:什么是失业均衡什么  失业  均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