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1.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

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什么是城市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1]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城市一体化

3,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

迅速,快捷,畸形发展。
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特征 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群发展迅速等特征。

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

4,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建设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在于: 1、能够不断优化城镇的结构和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从而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水平 2、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的全新转换,能够缩小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3、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居民,城市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剩余劳动力,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农村也可以利用城市发达的科技科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双赢。 4、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从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

5,什么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两者有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3、这两个数据之所以有差距主要是指标的定义口径和数据来源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造成这两种数据口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前农村人口是农业人口,在城里居住的人口就是城镇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1、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又滞后于城镇化。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必须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转户1600多万人,才能实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左右的规划目标。2、实际上,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其中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没有实现户籍城镇化,由此带来了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3、例如:外来人口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共享差异和心理落差;在部分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形成外来人口聚居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没有城镇户籍造成的人口频繁流动,制约产业工人技艺提升和队伍稳定,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质量;大量人口频繁长距离往返于城乡之间,形成巨大交通压力,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等等。
常住人口,意味着你在某地常住,但户籍上不是那儿的人。比如说你是江苏人,但在上海工作并常住,那你就是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却是江苏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是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常住总人口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就城镇户籍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比例。由于去外地工作的人,很少有去农村工作的,所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一般要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高。
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1.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文章TAG:什么是城镇化什么  城镇  城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