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为什么会分布着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呢。由于古代云南距离中原十分遥远,当地民风未开、道路阻塞,所以逐渐形成了云南境内多民族聚集的状态,在13世纪中叶,元太祖忽必烈夺取了云南,”看来,建文帝逃出宫后居云南之并非空穴来风,他将大量的蒙古将领和军队安置在云南,用以防备和制衡当地的少数民族,这些人的后代在云南定居,就变成了当地的蒙古族。
1、为什么云南有这么多少数民族?
云南省地处西南方,与越南、缅甸、老挝等国接壤,人口接近5000万,与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构成了“大西南”。不过,云南省的民族成份十分丰富,例如在我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25个都可以在云南找到。他们分别是彝族、苗族、回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壮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而除了这25个少数民族以外,云南还有3000多万的汉族人口,简直就是现成的民族博物馆。那么,云南为什么会分布着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事实上早在唐朝时期,云南境内就是小国林立、民族众多的状况。后来的南诏王国虽然宣布统一了云南,但其国内依然有着众多的民族,例如乌蛮、白蛮,而且由于古代云南距离中原十分遥远,当地民风未开、道路阻塞,所以逐渐形成了云南境内多民族聚集的状态。
在13世纪中叶,元太祖忽必烈夺取了云南,他将大量的蒙古将领和军队安置在云南,用以防备和制衡当地的少数民族,这些人的后代在云南定居,就变成了当地的蒙古族。到了后来,随着明朝、清朝的更替,中原王朝为了牢牢地控制云南,削弱当地土司的势力,又不断往云南迁移了大量的其他民族,其中汉族是迁移的数量最多的民族,清王朝在平定吴三桂叛乱后,又有样学样地往云南移居了不少满族。
2、有人说建文帝朱允炆在云南终老,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跑到云南来?
建文帝朱允炆终老于云南,当是他众多结局的说法中较可信的一种,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皇太子朱标因病早亡,朱元璋便将朱标之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位,称建文帝。但其在位仅三年半,其叔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攻破南京篡位,相关建文帝结局的说法,较可信的有两种,一说是他在城破之日自焚,据说朱棣进宫后,派人四处搜捕建文帝,最后在灰烬中找到几具面目焦烂、残缺不全的尸体,有人指认其中一具就是建文帝。
朱棣于是对外宣布,帝后已死于火中,八天后安葬,《明史》《明史稿》《明实录》等书都有此类记载。《明史记事本末》却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因为除了史料记载,还有实物佐证,应是朱允炆结局中第二种较可信的结局:城破后,宫中火起,皇后马氏自焚,危急之时有谋臣忽想到朱元璋曾留有遗箧,说日后有急变时可打开一观,急忙取来打开,见内装度牒、袈裟、剃刀等物和宫中暗道地图。
于是建文帝削发僧装,自称“应文”,与程济、杨应能、叶希贤等二十余臣从宫中地道逃走,至城郊神乐观,然后昼伏夜行,经两湖、巴蜀,到达云南,在朱元璋义子沐英后人的帮助下安顿下来。建文帝主要住在今楚雄州武定县城西狮山,并在狮山坐化,狮山正续禅寺,如今仍保留着一些建文帝为僧后的遗迹,其藏经楼下有“帝王宫”,神龛内有三尊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仿,正中为建文帝,披袈裟而坐,两边龛柱上各雕一金灿灿的天龙,相向而立。
楼两侧的配殿中还供着随建文帝出亡护驾诸臣的牌位,建文帝在云南的日子,除了住狮山,也到过浪穹(今洱源)、鹤庆、通海等地。而洱源眠龙洞(建文帝具体所住的地方),还刻有据说是建文帝的遗作:“我行至东,山高水穷,虎迹蛟踪;我行至南,地炎河干,貐猰巢环;我行至北,黑雾白雪,独龙沉色;我行至西,阴雨霏霏,弓矢野施;我凄我惶,何地为行,
”“我凄我惶,何地为行”当是建文帝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距眠龙洞不远,也就数十里内,尚有建文帝从亡大臣杨应能、叶希贤的墓,墓旁“二忠祠”内供有建文帝白发僧服铜像,祠内有题联二副,其中一副:“祖以僧为帝,孙以帝为僧,转眼看兴亡,法席难追皇觉寺;君不死竟归,臣不归竟死,抚膺悲宇宙,梵钟莫认景阳宫,”看来,建文帝逃出宫后居云南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文章TAG:云南 胡去 避难 为什么胡去云南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