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收是由那个机关征收它的机构怎么设置

由税务局和海关负责征收,
应交税金
目前,我国的税收分别由税务、财政、海关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有: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包括证券交易印花税),契税,税收的滞纳金、补税、罚款。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有:关税,船舶吨税。同时负责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税收是由那个机关征收它的机构怎么设置

2,运用财政税收的知识政府应怎样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一是减免相关税费,或是税收即征即退。二是政府提供贴息贷款。三是政府提供免租或低租创业基地。
财政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通过政策调整,有目地的扶持特定企业或相关行业发展。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即是宏观经济政策应达到的四个目标。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减少个人所得税,可以增加个人消费,这样也会增加总需求;减少企业所得税,可以增加企业收入,从而投资增加,消费增加,这样也会刺激总需求。

运用财政税收的知识政府应怎样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3,如何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发挥组织收入职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一)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要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严格征管责任,确保完成税收任务。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组织收入工作的影响,并逐项加以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 (二)要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也是实现地方税收增收的支撑税源。(以笔者所在的邢台县地税局为例:2011年11月底,该局重点建设项目入库9192万元,占全局总税收的32%。)因此,地税部门要加强与发改、建设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获取重点建设项目立项环节的有关信息,提前介入管理,准确掌握项目建设的规模、投资的预算、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预计实现的税款等基础信息资料,切实做到项目清,底子细、责任明。对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监控责任制,对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的重点项目,设立专门监控档案,建立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准确地把握项目进展情况,防止税款流失,确保税款及时入库。(三)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完成税收任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完善各项管理考核激励办法,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如笔者所在单位,推行了以“工作日志、履职报告”两个载体,以四项机制(领导组织机制、学习交流机制、考核评议机制、问责追究机制)为保障的税务人员履职报告交流评议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让工作出色的干部得到展示,让不会干工作的干部得到学习,让不干工作的干部得到鞭策。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为全年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二、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一)积极主动与地方党政领导沟通联系。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召开的财源分析会及其它联席会议,及时传递组织收入工作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政策调研,深入分析经济结构现状,及时为产业发展、企业节能增效、企业加强管理、企业产业调整提出建议。(二)定期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把为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地税部门在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主动思考、主动作为,深入开展行业分析与税收调研,要认真研究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定期向当地党政领导呈报《税收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从税收的角度积极为为党政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三、优化纳税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税环境(一)完善各项服务制度。以满足纳税人的合理合法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首问负责制、一窗式、预约式和限时制等服务制度,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税收服务,积极推行网上报税、网上银行缴税、“双定户”委托银行缴税等多元化申报方式,各方面满足不同纳税人的各项需求,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执法满意度。(二)实行三方联合办证。笔者所在单位,通过摸索实践后,与工商、国税部门推出了三方联合办证,有效地解决了纳税人办证时间长、成本高问题,减少了漏征漏管户的出现,避免了国、地税双方因信息差异造成的税源监控漏洞,极大地提高了工商及国、地税三方的工作效率,节省了纳税人的时间和成本。(三)实现纳税服务手段现代化。在办税服务厅设置办税自助区、休息等待区、资料填写区、税法宣传区、办税公开区,配置纳税公告栏、叫号机和大屏幕液晶显示屏、查询触摸屏、电子显示屏,为纳税人营造方便快捷良好的办税环境。 四、充分发挥综合治税作用,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一)建立综合治税体系。应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报告,争取领导对地税工作的支持,逐步建立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协助、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纳税人配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共同打击偷漏抗税分子,实现依法治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最大限度减少税源流失,增加县级可用财力。(二)建立综合治税信息平台。通过以政府名义出台信息管税办法,建立信息管税网络共享平台,要求发改委、国税、工商、电力、建设、统计等部门定期向信息管税平台传输数据,制定了考核奖惩措施,并明确部门职责、信息传递程序、时限等内容,进一步完善多方信息比对机制,形成综合治税大征管格局,从而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征管,减少地方税收流失。五、积极推进依法治税,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一)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营造公平环境。认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专项整治、专案稽查和发票协查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在税务检查上,突出依法治税,加大了税务行政处罚的力度,破获了一些难度较大、影响较广的重大涉税案件,打击了偷漏税分子的嚣张气焰,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同时要加强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对那些没有合法申报的进行纠正,对那些明显有申报不实的纳税人进行事前告知,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二)加强稽查力度。积极开展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将房地产、建安、制造、采矿、餐饮、服务、电力以及长亏不倒、长期微利企业和高收入行业列为检查重点;建立征、管、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稽查信息沟通,进一步发挥以查促管作用。(三)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执法岗位责任体系和整合业务流程,认真按照考核评议办法,强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计划地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并切实抓好查处问题的整改,促进税收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卷集体审理制度,同时,注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如何使税收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地税工作的一项实际内容。既要收好税,确保税收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又要肩负起服务纳税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任。只有实实在在地转变观念,改善服务,才能使税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地税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这也是新时期赋予地税工作的一项全新任务。

如何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所得税的税收政策如何支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现现行税法中有哪

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内容  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对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待遇的条款,其实质就是减免其优惠对象的税负,但方式多种多样,如对制造业的投资给予免税期和税收抵免,给予特定资产以加速折旧,对小企业按低税率征税,对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的税收待遇不同,对住房所有权的估算所得不征税,对无形投资的投资区分研究和开发支出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对现行的税收优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税收优惠币点转向“产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原有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转向“以产业优惠为王、区域优惠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对待,发挥了税收优惠在体现税法政策性上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明晰了国家产业扶持的重点。2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三免三减半”新税法将基础设施项目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由部分地区扩大到全国,适用对象由外资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听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3 非营利公益组织收入免征所得税新税法中新设了此项优惠,对各类非营利公益组织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所得税优惠。同时,严格规定非营利公益组织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防止偷漏税现象发生。4 农、林、牧、渔业项目继续实行免征优惠新税法继续实行税收优惠向农业产业倾斜的政策,统一了内外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所得免税政策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农、林、枚、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 从事环保节能项目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企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6 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主权力在以产业优惠为重点的同时,新税法仍然保持了对区域优惠的关注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主权力。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1 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我国实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来,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吸引了一批外资来华投资建场,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2 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投资方向我国税收政策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社会需求总量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税收是消费和投资的一个变量因素,对个收入和支出增税将影响个人的消费支出;对企业收入和支出征税,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税收对需求总量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制订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增税的紧缩性税收政策,以控制需求总量;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经济萎缩时,选择减税和实行税税收优惠的扩张性税收政策,以刺激需求总量。3 扶持补贴的迅速及时,增强政策效果税收优惠形式的税式支出,是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同时实现的,减少了税收收入的征收、入库等过程,直接形成了财政的补贴,因此,较直接财政支出更为及时,减少了政策的时滞,增加了政策的时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投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要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但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所证明。劳动要素由于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无限供给和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也不会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因此,投资形成的快慢,将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4 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需求、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通过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中,如果出现总供给过大或过小的经济失衡,既可以通过控制需求来取得经济平衡,也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实现经济平衡。因总供给不足引起的经济失衡,通常是由于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某些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通讯等部门发展滞后;而其它一些部门,如纺织、机械、建材、钢铁等出现了供给过过大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就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调节供给,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三、税收优惠的政策控制途径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实施成本。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消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有力的工具。在实际制定与操作中,应尽量发挥优势,控制劣势,在此方面,各国都普遍采用税式支出理论,将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便深刻揭示其实质。OECD国家计算税式支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入放弃法、收入获得法和等额支出法。目前,各国对于税式支出的理论和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全面完善,对于我国而言,应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体系,管理和控制税收优惠,扬长避短,发挥更大效益。税收优惠有效率是指税收优惠能显著地增加经济的产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大于由于税收优惠而导致的利益损失或机会损失。通常,直接投资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有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技术转移与扩散以及拓展新市场等。同时,也可能由于损害环境、耗费原材料、割裂地区经济等而导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地区的较大损失。只有当投资利益大于损失时,税收优惠政策才是有效率的。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投资的数量而牺牲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在制定优惠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该项政策的实施对本国的环境、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只有这样,税收优惠政策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新税法中将内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适用对象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同时取消了内外资企业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10%才能加计抵扣的限制条件,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规定摊销。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区域扩大,统一执行15%的税率。新税法将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使用范围由现有的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统一的15%优惠税率。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使用20%的照顾性税率。这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5,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如何结合与统一

两者的目的不同,会计是为了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成果。税务则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无法完全统一。
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都是会计,只是分工和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是核算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成果。税务会计则是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角度出发,核算企业在税收方面的工作。两者之间有差异的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的先决条件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多数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并未真正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延伸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系统。   与财务会计相对,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税务会计应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和缴纳税款,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确何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做到不拖不占,迅速缴库。 [编辑本段]税务会计分类  由于税金可分为所得税、流转科、财产税、行为税等,税务会计也可相应地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行为税等,税务会计也可相应地分为所得税会计、流转税会计和财产税会计等分支。 [编辑本段]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委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编辑本段]税务会计基本特征  1、税务会计的特点包括法律性、广泛性、统一性、独立性。法律性表现为税务会计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和监督税款的形成、缴纳等行为;广泛性表现为税务会计适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一性表现为不同的纳税人所执行的税务会计是相同的;独立性表现为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有着不同,例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等等。   2、税务会计的目标,即纳税人通过税务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求得到准确、及时的纳税信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资产所有者和债权人要求得到税务资金运转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税务管理部门要求了解纳税人的税收计缴情况,以进行监督调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   3、税务会计的任务。税务会计的任务是双方面的,既要以税法为标准,促使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保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核算纳税人各税种的税款;正确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人税务活动的分析,保证正确执行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   4、税务会计的作用。有利于纳税人贯彻税法,保证财政收入,发挥税法作用;督促纳税人认真履行义务;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等。   5、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应税所得、税款申报与缴纳等等。   6、税务会计的原则。依法原则,即依照税法进行会计处理;确保税收收入原则,即以保证国家税款收入为第一要务;税法中的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的原则,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实体问题,履行纳税义务的手段为程序规定,税务会计中应遵循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原则,例如缴纳税款时有疑问,应先完税,再进行申诉;接受税务机关的审计监督原则,税务机关有权监督检查纳税人的税务会计核算,纳税人有义务接受监督。   7、税务会计操作程序。通过财务会计现有的会计科目,对企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税种进行反映和监督,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各种税金,其核算的数额通过财务会计的科目,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和各税种的申报表中;设置“税务调整”账目调整应税所得,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核算内容计入该账目,该账目只是作为备查账目,不必登录在财务会计账簿中,在纳税时统一调整。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   其特点是比较真实和可以验证。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受到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关注;他们往要以为主要依据,作出有关经济决策。以财务报告是经营者领导下的会计部门提供的,即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为的信赖,就需要对信息的加工、形成和传递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会计原则、会计准则恙领土制度等财务会计的规范形式便应运而生。 税务会计虽与财务会计存在着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目的。税务会计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为国家征税服务。财务会计在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本的需要。   (2)依据。税务会计以税收法规为依据,对财务会计的数据需作必要的调整,而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处理依据。   (3)范围。税务会计按税法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反映的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概况。财务会计则要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反映整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   由于税金可分为所得税、流转科、财产税、行为税等,税务会计也可相应地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行为税等,税务会计也可相应地分为所得税会计、流转税会计和财产税会计等分支。其中,所得税会计和流转税会计的处理见“所得税会计”、“流转税会计”和“财产税”。
从世界各国的税会关系的处理实践看,按照其所依据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理论的不同,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分离和统一两种模式(西蒙。詹姆斯、克里斯托弗。诺布斯, 1988)目前,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增大之势,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法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努力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税法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很多研究都要将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三个独立的分支。究竟是统一抑或是分离,都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博弈的结果。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非对称信息的博弈,在博弈中,财务会计代表的公司管理层拥有税务会计所没有的信息。同时他们又是合作与非合作的博弈,会计和税收作为经济体系中不同的分支,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会计立足于微观层次而又影响到宏观领域,而税收立足于宏观层次而作用于微观领域,会计直接面向企业但也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相连,而税收首先基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而对具体的企业实施征收管理。会计为税收提供信息支持,税收征纳要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而处理结果又反馈给会计进而影响会计利润等数据信息,这时双方的关系是合作博弈。但从总体上看,二者又在按照各自的方向独立发展,会计与税收不同的职能和学科属性决定了会计与税收在其制度设计过程中遵循不同目标、处理原则以及业务规范,这时他们的关系属于非合作的博弈。他们这种既合作又非合作的关系为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协作提供了平台。在协作中税收法规可针对个别业务、个别企业,在保持自身原则的基础上与会计制度作适当的协作。如针对高科技企业的资产减值问题、小企业纳税业务的调整问题作适当的妥协使其与经济实质更相符合。 应该尽可能减少两者间不必要的差异。只有在两者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目前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混合模式(相互依存模式)才能体现其优点。如果目前的差异增大之势不能尽快得到遏制,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给会计工作带来不便,势必会降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都是会计都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造效益二者的出发点相同税务会计以税法上认可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为依据财务会计的许多业务处理需要优先考虑到税法依据而税务会计的税务策划以及合理避税又是为财务会计上的节约成本服务

文章TAG:财政部门如何支持税务部门财政  财政部  财政部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