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曾国藩做了多少个官分别是什么

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祖辈以务农为主。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

曾国藩做了多少个官分别是什么

2,司空是什么官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先秦:甲骨文作“司工”、“嗣工”,其主要工作是土木建筑工程。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周王室与鲁、郑、陈等国设置司空,宋国因避武公讳改称司城,春秋时管理土地的职掌并归司空,职掌测量土地的远近,辨别土地的好坏,以便授予民众耕种,并确定赋税的征收数额。司空因掌管全国土地,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陈国向郑国投降时,“使司空致地”。春秋时司空的另一职务任是主管土木工程,主要任务是筑城。西周时,司空,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椐《史记·本纪·夏本纪》中记载,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可见舜封禹为司空,让其治水。故西周之前就有司空。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契之子曰冥,亦为夏司空。殷汤以咎单为司空。周时司空为冬官,掌邦事。汉西京初不置。汉代:汉初无此官,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止事,则议其利,建其功。 凡 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三国:三国时,司空与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合称五府。魏蜀吴均置。晋南北朝:晋、南朝,北魏、北齐为诸公之一,实为加官或赠官,仅为大臣的虚号。隋唐: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初、辽(南面官)金均以司空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名义上参议国之大事,实为甲加官或赠官。元以后废。明清: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予之司空致水衡钱,徐议易其名者。”

司空是什么官

3,明朝游击是什么官职

武职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始于汉 ,称游击将军。自唐至清 ,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汉武帝时置游击将军,统兵专征,职权颇重,东汉至唐沿置,唐、宋武散官中亦有游击将军。明沿边与要地驻军有游击将军,无品级,无定员,位次参将,统率边军一营三千余人以为游兵,主野战,秩武官正五品,其下有千总、把总、百总等官,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分掌驻地防守应援。清绿营兵军官有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四川土司又有土游击。扩展资料游击将军的作用游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游击战术的要义就是“打一枪换个地方”,那么游击将军则是沿边与要地驻军统领,就是镇守边区的统兵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军衔呢?唐朝以前都是四品,相当于今天的师长。唐朝开始都是五品下,相当于现在的旅长。历代关于游击将军的记载有很多,我们不难看出其在军事上的作用。明朝边塞与要地驻军的“游击”,从三品,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分掌驻地防守应援。明朝还在嘉峪关设置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清朝绿营兵军官的“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四川土司又有土游击。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游击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游击将军
游击队吗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宋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明代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明朝兴化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卿(礼部)、林兰友(兵部)。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轮?螅?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 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 从三品官员兴化有24人。其中: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19人,都转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办事机构)转运使3人,大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兴化人官居知府的有35人。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26人,大理寺少卿4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1人。 此外,尚有四品以下,如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六品以上官员,数以百计。 明朝兴化官员政绩显赫,许多人被载入史册,成为兴化的骄傲和楷模。 明代兴化人考中进士的有571人(其中文进士563人,武进士7人,赐进士1人),以明经荐辟6人,特奏2人。○吴炎年
游击是武官的职称.总兵,副总兵,参将,下来就是游击. 总兵可以看成是一个军或军区的指挥官.比如说戚继光是蓟镇总兵,就是蓟镇地区的最高指挥官. 明朝总兵下辖的兵力平均从三万到十万不等,相当於一个军甚至集团军.参将与游击所率领的兵力大概相当於一个独立旅.

明朝游击是什么官职


文章TAG:税官是什么官税官  是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