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与平安好医生的竞争关系从品牌名称上已经显而易见了。从该流传的“匿名做空报告”来看,该报告通过前员工访谈、体验等方式对平安好医生的各项数据和商业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平安好医生“业务注水造假”,通过数据造假误导投资者,创造出高估值的假象,给出了“强烈卖出”评级,目标价只有10.75港元/股较4月29日平安好医生收盘价,预判跌幅高达73%,并且平安好医生在4月30日应声大跌5.19%,影响还是颇大。
1、平安好医生突遭商标诉讼,你怎么看?
平安好医生遭遇商标诉讼并非其本身权利存在问题,更多的是竞争对手在关键时刻的打击方式。平安好医生在相关类别基本已经获得授权,由平安集团持有,据平安集团称已授权上市主体,显然不可能有假,自家公司上市全力支持是必然,如果同时办理了许可备案就更完美了。既然平安好医生商标权属明确为何还会遭遇商标诉讼?即使同样享有商标专用权也有可能出现权利冲突,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无论如何权属清晰至少是最基础要求。而好医生提出诉讼显然是一种竞争打压手段,即使最终不能动摇一二,但影响是必然产生的。上市知识产权审查还是严格的,好医生与平安好医生的竞争关系从品牌名称上已经显而易见了。好医生有此一击应在意料之中,平安好医生在选用这个品牌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不得而知,但他们对好医生提起诉讼应该是有预见的。
2、如何看待平安好医生“匿名做空报告”一事?
平安好医生虽然贵为独角兽企业,但是在港上市次日即破发,此后股价腰斩,近期好不容易反弹一波,又遭遇“匿名做空报告”,企业的角度而言,自然是“怒”的,从财报数据来看,今年2月底出炉的2018财年的年报,平安好医生实现营业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78.68%,净利润亏损9.13亿元,和2017财年亏损10.01亿元相比有所收窄,但是依然巨亏格局,不过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已达2.65亿,用户数据的不断增长是国际投行看好平安好医生未来的一大关键。
从该流传的“匿名做空报告”来看,该报告通过前员工访谈、体验等方式对平安好医生的各项数据和商业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平安好医生“业务注水造假”,通过数据造假误导投资者,创造出高估值的假象,给出了“强烈卖出”评级,目标价只有10.75港元/股较4月29日平安好医生收盘价,预判跌幅高达73%,并且平安好医生在4月30日应声大跌5.19%,影响还是颇大,
然而,如何能把这看似大量的用户变成可带来盈利的存在,对于互联网类亏损中的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一大考验,并且平安好医生的营收高增长,从网络和身边的平安保险、信用业务员反映来看,其实局部的确存在要求该类员工注册和在平安好医生上购买服务的现象。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平安好医生主要依靠这种模式发展,该做空报告以“匿名”的姿态来呈现发布,很大程度上也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只是猜想罢了,所以投资者对此也不能就全信了,倒是不妨多一个辨证看待平安好医生经营模式的角度,
3、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做对了什么事?
谢邀~七麦数据为您解答,感觉有用可以关注我们哦~面对疫情蔓延的不断扩张之势,平安好医生在第一时间便作出反应,1月20日,平安好医生启动应急预案,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问诊专区,由医学专家小组进行7*24小时实时答疑,制定“3问3答”线上预防机制。用户在线上可随时随地与医生进行线上沟通,及时应对可疑情况,
紧接着各大医疗平台纷纷上线在线问诊,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涨幅达到了31.28%。疫情期间,在线问诊成为大量用户的选择,不仅可以减少医患之间的接触,而且通过解答用户疑问,也加速培养用户对平台的黏性,面对特殊时期,迅速的反应和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不可或缺,平安好医生正是在疫情这段紧张时期,反应迅速,及时作出响应,使得产品表现极为突出。
文章TAG:平安 医生 推动 平安为什么推动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