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如何承接管理思想,如何理解KPI提出了客户价值理念
来源:整理 编辑:金融知识 2022-12-22 12:39:49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理解KPI提出了客户价值理念
1. 这不很好理解吗?哪一点不懂?2. 就是在企业内部,也时刻客户价值的体现,甚至把协同部门当做自己部门的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贯彻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2,KPI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KPI是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应该说运用KPI考核办法管理团队或者组织能使其更具有目标性,及完成各项指标的实质性关系。这里讲的指标与任务有较大不同,任务只有完成或没有完成,而指标是一个可以衡量的数据,可以有效的根据数值的偏倚,实现对个人或部门的评价考核。另外,您讲的在医院里实行KPI绩效考核应该说很有必要。首先将你们医院的主要任务或者目标与部室建立相关性。然后细分部室内部个人KPI完成指标及考核奖惩制度。最后,通过岗位工资+奖金*KPI得分+各类补贴的形式体现至个人收入举个例子:安全指标、满意度指标、出勤率指标、办公区域5S合格率指标应该说比较复杂的一个体系,有兴趣我们可以继续沟通呵呵
3,一般如何有效的进行KPI管理
有效的进行KPI管理的关键是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确定KPI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有: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依次建立各级的指标体系。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并确定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 (KPI),从而建立企业级KPI。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分解为更细的KPI。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2、设定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对工作进行衡量或评价;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指标解决的是我们需要评价“什么” 的问题,标准解决的是要求被评价者做得“怎样”、完成“多少” 的问题。3、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认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能够全面、客观的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以及是否适合于评价操作。一般常用建立kpi体系的方法有四种:基于行业优秀企业或竞争对手的标杆法;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分解的关键成功要素法;基于杜邦模型的目标树法或鱼骨法;基于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职责提炼法。以上四种建立kpi体系的方法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也各有利弊。?标杆法标杆法是选取参照标杆,并对其运营各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公司与标杆的差距,设定缩小差距甚至反超标杆的计划,从而得到kpi指标。但标杆法的问题在于,首先很难获得标杆的各项详细数据,更不用说找出和公司同一统计口径的数据;其次,即使能够获得相关数据,公司试图在全部有差距的地方赶超标杆公司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当前公司的竞争更多的是依靠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竞争因素。依据标杆法制定kpi体系,显然会将公司导向盲目模仿竞争对手的误区,从而使公司失去自身的核心能力。?关键成功要素法关键成功要素法是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并找出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关键保障措施和关键障碍,据此一层层将公司目标分解到部门和员工,从而得到kpi指标。关键成功要素法的问题在于,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于关键保障措施和关键障碍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是不一致的,而且纵向分解的方式往往使得各部门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kpi,对公司异常重要的一些kpi在层层逐级分解逐渐被转化、偏离甚至消失。?杜邦模型法杜邦模型法实际上是关键成功要素法的财务指标化,由于指标更多倾向于量化的财务指标,造成杜邦模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程度甚至不如关键成功要素法。?职责提炼法职责提炼法是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核心职责进行提炼,从中找出考核点,从而得到kpi体系。职责提炼法的问题在于,职责的更新和优化往往落后于实际,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企业和外部环境变化剧烈的行业而言。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KPI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 应该说运用KPI考核办法管理团队或者组织能使其更具有目标性,及完成各项指标的实质性关系。指标与任务有较大不同,任务只有完成或没有完成,而指标是一个可以衡量的数据,可以有效的根据数值的偏倚,实现对个人或部门的评价考核。 以医院为例,首先将你们医院的主要任务或者目标与部室建立相关性。然后细分部室内部个人KPI完成指标及考核奖惩制度。最后,通过岗位工资+奖金*KPI得分+各类补贴的形式体现至个人收入 具体如下:安全指标、满意度指标、出勤率指标、办公区域5S合格率指标。 ---------------------------------------来自小A服务
4,请问绩效考核是怎样管理的
目前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于绩效的关注,已经从单纯关注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逐渐转移到关注组织层面。
“团队绩效”管理体系以团队建设为核心,融合了组织绩效管理与岗位绩效管理,有效结合组织绩效管理与岗位绩效管理,同时提高了可操作性和绩效管理的深度,在团队内部形成自我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通过责任和权力的下放,让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更加关注结果。通过团队绩效管理,使公司关注团队,以团队为绩效管理对象,团队则关注成员的绩效,提高公司绩效管理的效率。
实行团队绩效管理后,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公司整体业绩提升,提高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凝聚力。对不同层次的团队,可确定不同的绩效管理关系。
在确定团队的绩效管理关系之后,需要确定如何对团队进行绩效考核。所谓团队绩效考核就是对团队完成其职责和对工作结果的考评,是对其工作贡献程度的衡量和评价,直接体现出各个层次团队在企业中的价值大小,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
团队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团队工作计划考评和团队关键业绩指标考评。对于不同层次及不同工作性质的团队,工作计划与关键业绩指标的考评权重及考评者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计划考评相对简单,比较困难的是团队关键业绩指标考评,尤其是团队KPI的提取,更是难上加难。
团队KPI的指标可以分为主要指标、辅助指标、整体指标、否决指标等四大类。
1. KPI主要指标:是完成团队职责比较重要的指标,设置不同的百分比权重。
2. KPI辅助指标:指重要性相对较小或者各团队都具有的公共指标,为扣分项。
3. KPI否决指标:指各生产单位或有潜在安全风险的职能团队的设立的“否决”指标,该指标不占权重,但该项指标如果未达到标准,团队的整体业绩要乘以一定比例的系数(数值在0—0.9之间)。
确定团队绩效考核的指标分类后,需要确立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就是公司的指挥棒,它往哪里指,团队就会往哪个方向努力。各个层次的团队也是公司年度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石,所以团队绩效管理成为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团队绩效管理的第一步,是出发点,这一步走错,所有的努力都将白废,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遵循一个相对科学的团队绩效考核指标提取的流程,将会事半功倍。
在清楚界定各个层次团队的工作职责后,团队KPI指标提取应该遵循的工作流程有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由公司团队绩效管理专家组根据已经确定的团队工作职责初步提出同一层面各个团队的KPI。其中最重要的是KPI考评标准的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是考评者通过测量或通过与被考评团队约定所得到的衡量各项考评指标得分的基准。制定绩效考核标准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编制绩效考核标准时要以团队职责的特征为依据;
2、明确性原则:编制的绩效考核标准要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
3、可比性原则:对同一层次、同一工作性质团队的绩效考核必须在横向上寻求一致;
4、可操作性原则:考评标准不宜定得过高,应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要求;
5、相对稳定性原则: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更改。
在初步提出团队KPI时,首先确定KPI的数量,一般主指标选择3-6项比较适当,不能追求全面,把团队的工作面面俱到,数量越多越好,KPI多了,看似详尽,能全面反映一个团队的真实业绩,事实上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失去了工作重点,也不符合帕累托(80/20)原则。然后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名称及子指标,接下来确定各个指标的考评标准,再就是确定考评所需信息的来源及提供周期,最后进行指标的权重分配。
第二步:由专家组成员分别与各个团队负责人(或者团队全体成员)就初步提出的KPI进行沟通,征求团队的意见,并将沟通成果整理汇总。在考评体系建立及指标确定过程与团队进行沟通--有利于增强团队的责任心与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在沟通过程中,重点是需要与团队确定考评指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对一些需要考评但信息来源困难或难以衡量的KPI,需要用其他的指标来代替。例如用户满意度指标,非常符合用户至上理念,是公司需要考评的重点,但事实上公司很难经常性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或得到的数据并不真实,这时我们可以考虑放弃这个指标,用其他容易衡量的指标代替,如客户投诉率,合同纠纷率等。这个沟通过程是取得团队认可和KPI考评能否实施的关键环节。
第三步:召开相关团队共同开会讨论专家组整理汇总出来的团队KPI。这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平衡与互相制约的过程。由经常性发生工作联系的相关团队共同讨论各个团队的KPI。只有上下游的团队才知道最应该考评这个团队的关键环节,由他们来担当裁判,分别对每个团队的KPI进行评价与平衡,保证KPI的相对公平性。通过这种开放式、多角度、多思维地讨论各个团队的KPI,能够保障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步:由专家组整理出不同职系团队的标杆KPI。专家组根据团队讨论结果,选取相对合理、比较完善的一两个团队作为标杆。对于不同的职系,需要分别选出一个标杆出来,例如职能管理团队,选取一个提取KPI相对最好的团队作为标杆;对业务型团队,同样选取一个相对最优的团队KPI作标杆。
第五步:参照标杆团队KPI,由团队主管领导与团队负责人共同协商确定本团队的KPI。标杆团队KPI实际上是公司对团队绩效考核的导向,而由主管领导与团队负责人参照标杆共同协商本团队的KPI,就是一个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利于增强公司对团队工作行为及结果的导向。同时在沟通协商过程中,增进上下级的了解,达成对团队绩效考核的共识,为下一步团队绩效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步:由高层领导班子成员,即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在公司范围内讨论确认各个团队的KPI。在各个团队与主管领导协商确定了KPI的基础上,召开公司层面的高层班子成员对各个团队KPI进行讨论,是在公司层面对各个团队KPI全面性及平衡性的审核过程。从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来确定公司的所有战略发展目标是不是已经全部分解下去了,各个团队之间的KPI是否平衡,考评宽严度是否适当,各个团队的绩效考核是否遵循共同的价值导向……在确认以上要求都得到满足后,由公司层面高层班子成员审核通过后,开始正式实施团队KPI的考评。
经过上述六个步骤提取出来的团队绩效KPI既考虑了公司整体业绩的要求,也关注了各个职系的特性,同时取得了各个团队的认可,为下一步团队绩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提取团队KPI只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是确定团队绩效管理方向的一步,只有抓住了这一步,才能真正抓住团队绩效管理的牛鼻子,但是,仅仅抓住了牛鼻子,还不够,还得“快牛加鞭”,注重绩效管理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团队的绩效。
5,如何构建KPI体系
要建立企业的KPI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所建立的KPI体系的导向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下列问题:1、企业的战略是什么?2、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什么是关键绩效?4、怎样处理好绩效考核的基本矛盾?5、如何协调扩张与控制,收益增长与潜力增长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6、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之间的关系?7、是考核结果还是考核过程?建立KPI体系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按组织结构分解,从目标到手段方法;第二种是按主要流程分解,即从目标到责任方法。基于建立KPI体系的这两条主线,我们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建立企业的KPI体系:依据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KPI体系;依据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KPI体系;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KPI体系。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利弊。(一)依据部门承担责任不同建立KPI体系的方式,主要强调部门从本身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进而形成评价指标,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了部门的参与,但是有可能导致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指标可能更多的是对于部门管理责任的体现,而疏忽了对于流程责任的体现,见下图。(二)基于职类职种划分建立的KPI体系,突出了对组织具体策略目标的响应。各专业职种按照组织制定的每一项目标,提出专业的响应措施。但是,这种设置指标的方式增加了部门的管理难度,有可能出现忽视部门管理责任的现象。而且依据职种工作性质确定的KPI体系更多的是结果性指标,缺乏驱动性指标对过程的描述,如下图:(三)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一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一战略修正的目标。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产品,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共同驱动组织未来的财务绩效,展示组织的战轨迹。这也是为什么平衡积分卡一直被认为是战略管理工具,而并非只是单纯的绩效管理工具的原因。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的企业KPI体系兼顾了对结果和过程的关注,但是基于战略分解产生的全面的KPI体系还要同本年度指标的精细筛选相结合。战略分解产生的是全面的体系,某一年度指标的还需要针对年度的具体目标和发展规划,对这些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划分,经过年度经营规划来确定。以上三种方法,是让大家学会如何构建KPI体系,也就是KPI指标之间应该用什么思路去提取,当你拿到一个部门的部门经理给你的KPI指标之后,用什么方法去判断这一套指标是否合格?就用这三种思路,或者说,当你把绩效目标分解的任务分到各部门主管的身上时,你要教会他们用这三种思路去分解本部门的目标。 KPI体系建立以后,我们会发现指标非常多,得出的一套指标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如果直接以这些指标进行监控的话,指标会显得太多,主管们根本不可能对这几十个指标给予同等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KPI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选择,以确定企业当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业绩指标。通常用三种方式来选择KPI:一种是外部导向法,即标杆基准法,通过选择业界最佳企业或流程作为基准,来牵引本企业提升绩效;第二种是成功关键分析法,即通过提炼本企业历史成功经验和要素进行重点绩效监控;第三种是采用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策略目标分解法,即通过建立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绩效水平进行监控。(一)标杆基准法标杆基准法是企业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名望的企业的关键业绩行为作为基准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业绩标准及绩效改进的最优策略的程序与方法。标杆基准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业界最佳业绩标准作为参照的基准数据(如,客户满意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速度等)。确定最优绩效标准后,企业需以最优业绩标准为牵引,确定企业成功的关键领域,通过各部门及员工持续不断的学习与绩效改进,缩小与最优基准之间的差距。标杆基准的分类标杆基准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标准,通常有两种分类方式:按照特性划分或按照参照的对象划分。按照特性可以分为三类:战略与战术的标杆系统(总体战略标准能标准、最佳实践标准等);管理职能的标杆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作业等);跨职能的标杆系统(客户标准、成本标准等)。按照标杆参照的对象分为三类:(1)个体行为标杆(2)流程标杆;(3)系统标杆。标杆基准法选择指标的基本程序(1)详细了解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与管理策略,从构成这些流程的关键节点切入,找出企业运营的瓶颈;(2)选择与研究行业中几家领先企业的业绩,剖析行业领先者的共性特征,构建行业标杆的基本框架;(3)深入分析标杆企业的经营模式,从系统的角度剖析与归纳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包括个体行为标杆、职能标杆、流程标杆与系统标杆),总结其成功的关键要领;(4)将标杆企业的业绩与本企业的业绩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存在的差异,借鉴其成功经验,确定适合本企业的、能够赶上甚至超越标杆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二)成功关键要点分析法成功关键要点分析,就是要寻找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点是什么,并对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点进行重点监控。通过寻找企业成功的关键,层层分解从而选择考核的KPI。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企业获得成功或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提炼出导致成功的关键业绩模块(又称“KPI维度”);再把业绩模块层层分解为关键要素,为了便于对这些要素进行量化考核与分析,须将素细分为各项指标,即KPI。通过成功关键分析法选择KPI,分为三个步骤:(1)通过鱼骨图分析,寻找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即确定企业KPI维度,就是明晰要获得优秀的业绩所必需的条件和要实现的目标。(2)寻找企业成功关键,基本上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个企业为什么成功,过去成功靠什么,过去成功有哪些要素;第二,分析在过去那些成功要素之中,哪些能够使企业持续成功,哪些要素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持续成功的障碍;第三,要研究作为一个企业,要面向未来,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未来的追求目标是什么,未来成功的关键究竟是什么。(3)进一步分解。对模块进行解析和细化,即确定KPI要素。KPI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性”的工作要求,是对维度目标的细化。(4)确定KPI。对于一个要素,可能有众多用于反映其特性的指标,但根据KPI考核方法的要求和便于考核人员的实际操作,我们需要对众多指标进行筛选,以最终确定KPI。指标筛选的原则是:有效性,该项指标能够客观、最为集中地反映要素的要求;量化性,尽量使用定量化衡量指标,避免凭感觉、主观判断来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公平;易测算性,考核测算的数据资料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并且计算过程尽量简单。(三)战略目标分解法确定企业战略企业各级目标的来源必须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经过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才能保证所有的部门和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企业战略目标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经营重点。业务价值树分析业务重点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重点,这些业务重点就是企业的关键绩效领域。战略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要通过业务价值树分析,对战略方案和计划进行评估,并按照它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分别建立企业的价值体系,并以此找出企业中数目有限的关键战略价值驱动因素,进而确定关键的岗位和部门。关键驱动因素分析关键驱动因素分析,通常我们要进行两方面工作:第一是进行关键驱动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找出对企业整体价值最有影响的几个财务指标;第二就是将后置的财务价值驱动因素与前置的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连接起来。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借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通过策略目标分解来建立这种联系。通过企业业务价值树确定的关键指标仅仅是财务指标,它所关注的是股东的利益,即公司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是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是对企业过去经营情况的评价。其缺点在于只能反映短期绩效,不能反映长期绩效;只能反映最终结果,不能反映关键过程;只能度量产出绩效不能明确地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不能度量绩效驱动因素;信息时代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理,依赖于从职能专业化向基于顾客的流程运作的转变。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要求不断提高系统的柔性及快速响应、创新和优质服务水平。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改进将日益取决于员工职业化技能的提高,以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内部关键流程的协同作用。当企业面临这一转变时,其成功(或失败)是不能用传统的、短期性的财务指标衡量的,必须从多方面考虑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必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四个方面关键要素的提炼,形成财务策略目标、客户策略目标、内部运营策略目标以及员工管理策略目标,进一步将关键要素转换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员工管理四个方面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到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一战略修正的目标,即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产品、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共同驱动组织未来的财务绩效,展示组织的战略轨迹。公司一级KPI体系建立以后,还应当继续分解为部门二级KPI体系。在分解时,依然采用平衡记分卡原则,即要求各部门根据部门的职责定位响应组织的战略和策略目标,在组织战略的指导下确定部门的目标,在组织策略目标的指导下分别确定部门的财务策略目标、客户策略目标、内部运营策略目标以及员工管理策略目标。在部门策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由于部门不仅承担企业一级KPI直接分解的指标,还应当包括部门本身组织建设、工作改进等责任,因此部门在确定策略目标前必须进行部门的SWOT分析。
6,如何建立健全的KPI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 企业级KPI完善之后,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这种对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指标体系确立之后,还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被评价者怎样做,做多少”的问题。 最后,必须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比如,审核这样的一些问题: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等等。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而且易于操作。 每一个职位都影响某项业务流程的一个过程,或影响过程中的某个点。在订立目标及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职位的任职者是否能控制该指标的结果,如果任职者不能控制,则该项指标就不能作为任职者的业绩衡量指标。比如,跨部门的指标就不能作为基层员工的考核指标,而应作为部门主管或更高层主管的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是管理双方就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者给下属订立工作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上级部门的KPI,上级部门的KPI来自企业级KPI。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是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kpi是现代企业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业绩考评方法。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一、 建立关键业绩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1、 目标导向。即kpi必须依据企业目标、部门目标、职务目标等来进行确定。 2、 注重工作质量。因工作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但又难以衡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建立指标进行控制特别重要。 3、 可操作性。关键业绩指标必须从技术上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对每一指标都必须给予明确的定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 三、运用kpi进行绩效考核的难点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企业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他的工作的报酬会是什么样的。主管回答这些问题的前提是他清楚地了解企业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对所在部门的要求是什么,说到底,也就是了解部门的kpi是什么。同时,主管也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与制定目标。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主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是遵循pdca循环模式的,它的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它往往不和薪酬直接挂钩,但可以为价值评价提供依据。这种考核中主管对员工的评价不仅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且可以充分体现主管的管理艺术。因为主管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且员工的成绩也是主管的成绩,这样,主管和员工的关系就比较融洽。主管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不断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我们从kpi中如果能分析出每个职位的正确定位,那么这些职位上员工的待遇跟他所在的职位是没有关系的。面向价值评价的绩效考核,强调的重点是公正与公平,因为它和员工的利益直接挂钩。这种考核要求主管的评价要比较准确,而且对同类人员的考核要严格把握同一尺度,这对于行政服务人员、一线生产人员比较好操作。因为这种职位的价值创造周期比较短,很快就可以体现出他们的行动结果,而且,标准也比较明确,工作的重复性也较强。但对于职位内容变动较大,或价值创造周期较长的职位来说,这种评价就比较难操作。 企业绩效评估经常遇到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很难确定客观、量化的绩效指标。其实,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这么做。通过行为性的指标体系,也同样可以衡量企业绩效。 一般而言,制定关键业绩指标(kpi)应当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少而精原则:kpi的制定应体现20/80原则,即:kpi总和应能反映被考核者80%以上的工作成果;被考核者的kpi最好不超过10个; 2、结果导向原则:kpi主要侧重于对被考核者工作成果的考核; 3、可衡量性原则:kpi应具备可衡量性,应当有明确可行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4、可控性原则:kpi均应是被考核者可控制的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 5、一致性原则:kpi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其实现有助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 下面以如何为某企业制定部门经理年度kpi为例,简单的阐述一下提取kpi的过程: 其次,在战略目标分解的基础上,应用战略分解矩阵,将各关键驱动因素落实到各个部门头上,其目的是明确各部门的年度工作重点。 在提取kpi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部门经理kpi的制定过程虽然主要是来自基于平衡积分卡的分解,但它不可能覆盖被考核者所有的工作业绩,因此,在制定kpi的过程中,也要结合被考核者的工作职责进行提取; 第二、对于考核周期较长如年度的kpi,其基于平衡积分卡的分解会多一些,而来自于个人的工作职责相对而言会少一些;对于考核周期较短如月度的kpi,则相反; 第四、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并且不断进行的循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个环节,而沟通贯穿于这整个过程当中,kpi的制定过程也不例外,只有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都认同的kpi才能有效的起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我们知道,考核需要量化,越量化就容易考核,因为量化之后可衡量、因为量化之后可以用数字说话,而指标的本义也是用数字的对比,来反应趋势的变化。因此,绩效考核中,凡设定指标,就一定会用数字来表示。而为了说明该指标,还会有其他相应的指标来对应和说明,由此演变成,绩效考核的指标就是一串统计学意义上的一堆数字。忽视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缺乏基础数据配套指标好建,数据难寻。任何数据的采集,都需要有各自的系统独立运行,才能有效得到相应的数据支持,而数据支持的前提,企业已建立了一套数据采集的系统。比如,公司预算体系,由上至下的预算体系建立,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是可控,是在计划中的。而建立一套预算系统,就会由此涉及生产计划预、销售计划、市场规划、人员定岗定员、研发计划、工资福利等等一系列预算的编制,才能得出公司的整体预算体系。而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预算体系的建立,都是在一系列的流程表单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实施和自动循环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7年,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本身的考核体系就不建全,绩效考核的概念也还只是刚刚开始,就引入了KPI考核工具。公司管理层,各部门经理对本部门、本专业的管理还只是停留在感觉阶段,尚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本职工作范畴内,搭建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就要求各部门内部管理,需要为考核提供系统的数据依据,确实也是非常困难。 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是长期过程国内企业的成长,很多是依靠企业主个人的魅力和对市场判断的准确而成功的。企业需要这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来继续领航发展。而作为企业家,也处在事业刚开始的阶段,正要乘风破浪向前行,由领导者个人魅力管理转向由企业制度管理,本身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而企业家本身如没有意识到授权管理,那离场管理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授权管理,同时也与企业文化有关,但由此就会造成,有时的决策很快,有时决策很慢,这往往取决于企业家自身所关注点在哪里,如果企业家关注在市场、客户、新产品研发,那这些部门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导致管理的重心偏移。 缺乏过程控制会议是企业的特点,往往会议很多,会后大部分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动。稍好些的企业会后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参会人员,顶多下次会议再追问下,上次会议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如未完成再陈述理由,并写入本次的会议纪要。对过程的控制缺乏有力的检查的督促,这也是目前很多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KPI提取、分解、筛选与赋权方法KPI的目的在于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建立一种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取得高效益的机制。因此,KPI既是一种绩效考核的工具与方法,又是一种战略绩效管理思想。KPI的主要特点: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并随企业战略的演化而被修正;是有效反映企业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变化的衡量参数;是对业绩结果中可影响部分的衡量;是对关键重点经营行动的反映,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KPI的核心价值:推动企业战略的分解和执行;使上下级对相关绩效目标有着清晰和统一的认识,为业绩管理和上下级的交流沟通奠定客观基础;使高层领导清晰了解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操作的情况;使管理人员集中精力于对业绩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活动;使管理人员能及时诊断经营中的问题并采取行动;积累关键绩效参数,为绩效改进提供依据。 正是基于KPI的特点与价值,KPI提取、分解、筛选与赋权的逻辑、方法、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1、KPI提取方法 我们可以将KPI提取的思考过程归纳总结为:四问四答。 一问:企业管理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做的好坏,绩效怎么衡量? 回答:找到衡量的标准。其实这种衡量的标准就是“指标”,其中比较关键和重要的就是KPI.找到这种衡量标准是绩效管理的基础。 二问:KPI怎么来的? 回答: (1)企业想干什么?→怎么样才能干好?→干好的标准是什么?→KPI; (2)企业日常主要需要做什么?→做好的标准是什么?→KPI;(3)企业哪些工作做得 不好?→怎样做好? →做好的标准是什么?→KPI 三问:绩效如何光靠财务指标衡量行不行?准不准?好不好?回答:可以。但是不准也不好。光靠财务指标即使发现问题了,可能已经来不及改进了,或者时间已经滞后了,而且光靠财务指标不见得能够找到问题,更谈不上及时改进。 四问: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需要哪些指标才能比较全面和比较准确的衡量企业工作做的怎么样、发展潜力如何、方向偏没有偏? 回答:还需要其他几个方面指标: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员工学习与成长层面。 通过上述四问四答的思考过程,并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提取企业/部门/员工的KPI,从而构建企业/部门/员工的KPI指标库。 2、KPI分解的方法 KPI分解应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对员工有激励作用;员工有足够控制能力;指标有较强的可测量性。KPI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建立上下级之间的绩效伙伴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充分讨论是KPI分解落实过程中必要关键环节。我们总结了KPI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KPI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解决办法 上级领导的某些指标没有部门承接列出指标、流程,寻找相关部门承担该指标 一个指标涉及多个部门,责任划分不合理 通过权重的横向比较,用大权重体现主要责任,小权重体现次要责任 下级承担多个指标,上级如果全部承担则导致指标过多抓住最主要的指标由上级承担,从而界定部门的工作重点 权重分配无法体现企业长短期目标调整相应指标的权重 3、KPI筛选的方法KPI筛选必须首先建立与明确KPI筛选标准,然后对各个KPI进行筛选,最后选择对完成企业/部门绩效目标最有影响的几个KPI作为企业/部门/员工的考核指标。 KPI筛选标准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 (1)指标是重要的,能代表业绩的显著驱动因素,对目标的完成起重要作用; (2)指标是可衡量的/可定量分析的,可以及时的进行衡量并得到确切的结果; (3)指标是确切的,对负责的人员/部门而言明确而具体,与考核意图统一; (4)指标是可控制/可影响的,在合理的时间内,可以受到负责人员/部门的影响,得到可衡量的改善; (5)指标是有重点的,数量有限,集中于负责人员/部门最主要的职责; (6)指标是有很大的改善潜力,波动性较大、 与最佳做法之间的差距较大。 4、KPI赋权的方法 KPI权重设置方法: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利用两两比对法进行排序和权重分配。KPI权重设置原则:对公司战略重要性高的指标权重高,责任人影响直接且显著的指标权重高,综合性强的指标(利润指标、成本指标等)权重高,权重分配在同级别、同类型岗位之间应具有一致性,又兼顾每个岗位的独特性。 KPI权重设计的成功经验: (1)指标数控制在5-10个,原因在于过多的指标会使责任人分散注意力,且容易重复;(2)每个指标的权重一般不超过30%,原因在于过高的权重容易导致责任人“抓大头放小头”,对其他影响工作质量指标不加关注,且过高的权重会使考核风险过于集中; (3)每个指标的权重一般不低于5%,原因在于过低的权重对考核影响力不足,也容易导致责任人“抓大头放小头”现象。分四步建立。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 绩效考核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常见绩效考核方法包括BSC、KPI及360度考核等。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KPI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1、明确KPI的目标2、建立要点: 建立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 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这种对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指标体系确立之后,还需要设定评价标准。 最后,必须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7,应该怎样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任何公司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内有一项调查研究资料,通过对已建立绩效制度的92家大、中型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大约有65%的公司对他们的绩效管理制度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有15%以上的公司认为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国外有些管理权威甚至提出一种更为消极的观点,他们把绩效管理称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 由此可见,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是一个持续循环,渐进提升的过程。 XX集团自有目的地实施绩效考核(一开始只能叫做绩效考核,还谈不上绩效管理。即使是现在,虽然早已有了绩效管理的意识,但仍未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实质上仍是以“考核”为主)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这10年来,经过不断的尝试、调整,中间走了很多弯路,已初步建立起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很不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借此机会,结合XX集团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才能建立起来。 一、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这里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绩效管理一定要以激励为中心,努力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重处罚,轻奖励,是不少企业老板的管理思维。虽然这种思维在特定企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中国的大环境、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和中国新一代职业人群的心理特点看,对于被管理者还是要多用鼓励、赞扬、激励,少批评、处罚。罚字当头,在绩效管理的指导方向上就出现了偏差。没有哪一个职业者愿意呆在一个动辄受罚的企业,尤其是创新性行业的企业。绩效管理不应只是罚,而是让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取得报酬,达到目标就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没有达到目标则没有绩效奖励。只有长期没有达成目标可能会受到降薪或其他的处罚,但这也是占很小的比重。总之,绩效管理要“奖字当先,奖大于罚”,这样才能有效牵引员工积极奋进。 所以说,员工讨厌的是糟糕的绩效管理,喜欢的是科学的绩效管理。好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上进,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是激励性、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跟联系 绩效考核(技术层面) 绩效管理(组织层面) 联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为绩效的反馈和应用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区别点 过程 完整性 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手段 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涉及所有的人员和活动,是一个闭环过程 侧重点 侧重判断和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 侧重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强调事先沟通与承诺 管理价值 人力资源程序 管理程序 考察对象 关注结果 关注结果,也关注行为 关注点 关注结果、关注过去绩效 关注过程以及改进与提升,着眼于未来绩效的提升 出现的 阶段 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 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结果应用 更多关注在工资奖金的分配层面 考评结果的应用多元化,除了必要的物质激励,更关注如何与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挂钩 (三)绩效管理的层次及其管理导向 由图可见,绩效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工作业务流程及完备的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的,然后通过逐级实现员工绩效、部门绩效、系统绩效、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自下而上,层层保障。 (四)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1、系统性 绩效管理体系不仅仅指由绩效考核指标构成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实施过程控制、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只有将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才能使整个绩效管理架构发挥“1+1>2”的效果。 2、整体性 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整体,因此,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要关注组织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与员工个体绩效目标的衔接,通过绩效目标的层层分解确保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 3、可持续性 绩效管理要兼顾企业短期和长期目标的需要,为企业绩效持续提高提供保障。因此,在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时,既要设定经营性指标,也要设定发展性指标。 4、可调试性 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应具有能够不断优化调整的机制:绩效考核方法的设定、绩效指标的选择等都应能够随着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应包含这种周期性调整的机制。 5、可操作性 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考核指标的数据来源上。 考核指标应具有可靠、易获得的数据来源,以便于考核的实施。 (五)、岗位说明书的制订 谈到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或者说人力资源工作的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首先大家会想到是组织架构,只有确定了组织架构,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规范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架构是公司的主体,是组织运行的基础。那么如何让这个组织丰满起来,各项工作能够协调的开展运行起来,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就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将组织各岗位、各工作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完成。所以说岗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石。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岗位说明书的重要性,在制订的时候应付、拼凑。基础没打牢,如何确保后续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套健全的岗位说明书可以发挥以下六大作用: 1、为招聘、录用员工提供依据; 2、对员工进行目标管理; 3、是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 4、为企业制定薪酬政策提供依据; 5、员工教育与培训的依据; 6、为员工晋升与开发提供依据。 因此,要想让绩效管理体系更加牢固,企业必须重视岗位说明书的制订,尽可能的完善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为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甚至整个人力资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岗位说明书内容及制订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评价或绩效考核,它是包括后者在内整个目标设定与达成循环往复的过程。绩效管理的螺旋式推进过程,是促进绩效螺旋式提升的手段,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是基于“PDCA”形成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改进循环,以保证公司、部门、员工各级绩效目标的实现。按照“PDCA”闭环的思路,可以将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分为六个环节: P(计划):制定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 D(实施):进行日常的绩效实施和指导; C(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 A(改进):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计划。 其中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就是我们常说的绩效考核。另外,对于初次制订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在正式制订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之前,还应该加入一个“绩效导入”环节。绩效管理体系的各环节如下图所示。 (一)绩效导入(初次制订) 绩效导入期就是绩效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才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工作,直接影响着公司绩效管理推行的成败。其主要工作包括: (1)公司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 (2)绩效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 (3)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 (4)绩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确定; 1、公司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 企业做绩效管理第一步工作就是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针对公司的管理系统进行各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整体梳理,为后面的工作开展制定基本思路。每个企业的管理基础和管理状况有区别,所以基础资料的整理也是有区别的,最主要的资料为:部门组织机构图(表),岗位编制图(表),部门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图/表(人事、财务、业务、生产等),各项管理制度(人事、财务、业务、生产等),薪酬状况(核心问题)。 要推行绩效管理工作,首先上面的基本信息都是必须进行整合分析的,一般已经具备的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调整。尤其很多公司这些基本信息都不完善,那么就需要先以这些基本资料的整理为绩效推行前的首要工作。 通过以上的工作信息梳理,我们了解了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了部门的权责,了解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衔接。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开展,即薪酬状况的了解。 公司是经济组织,作为经济组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我们推行绩效管理也就是对经济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实现按劳得酬。所以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也是绩效管理开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完善薪酬体系的公司,要考虑如何调整薪酬结构,将绩效工资合理划分出来,没有完善绩效体系的公司,要考虑如何在推行绩效的同时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这也决定了公司绩效推行的成败。 整合分析了以上信息,我们就可以开始绩效管理前期的正式导入工作了。 2、绩效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 绩效管理的导入,第一项工作就是培训,这个培训工作会贯彻绩效管理工作的始终。 前期的培训工作主要有3个: (1)绩效管理培训:什么是绩效管理,什么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同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高层以此为核心)、管理意义(中层以此为核心)、工作执行与业绩提高意义(基层管理与员工以此和核心),绩效管理的优缺点,绩效管理成功案例分析,绩效工资的设定,绩效结果的使用,绩效管理的双刃剑功能,绩效成败案例讨论,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意义。 (2)绩效考核操作培训(绩效实施期开展):如何开展绩效考核,我们在绩效考核中的工作和关系如何,如何拿到高的绩效,绩效面谈如何开展,绩效申诉如何开展。 (3)绩效管理总结会议培训(绩效改进期开展):如何对部门、个人绩效进行总结,改善计划如何实施,如何同员工探讨提高。 导入期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开展第(1)项培训,当然这些培训都是分为多次课程开展的,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级要适当调整培训讲义,将学员们最关注的地方作为培训的核心开展。而且培训内容要和第3项工作“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相结合。 3、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 为什么要把调查工作放到培训工作之后呢,因为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都会对绩效管理有一鳞半爪的了解,所以首先对绩效管理这个概念进行整体的、统一的灌输,使公司内部对绩效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开展调查,我们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调查工作以培训+座谈(部门面谈、个人面谈)+调查表的形式开展,虽说会比较复杂,可是只有让员工参与进来,让绩效管理成为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工作,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才会有效。同时也可以使员工体会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性,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被尊重,为我们后期的工作打好人际基础。 通过调查将各层级的意见汇总起来,进行讨论解决,从而能够大体确立公司的绩效制度及管理方案。 其中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是绩效工作的一项有力保障,将各部门的实权人物纳入其中,使绩效会议能够一次到位,不需要多次沟通确认,而且将绩效问题转嫁到部门和公司管理层级,这才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4、绩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确定 绩效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确定,是各管理层级意见的统一,我们需要根据这个统一的核心,进行绩效管理制度的拟定,通过管理层的讨论认可,就可以进行又一次的培训工作,使绩效管理制度正式确立下来,我们绩效导入期的第一个胜利就取得了。 在绩效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各层级的绩效工作权责,明确了绩效工资的核发政策,各岗位考核周期,绩效结果应用及奖惩等相关内容。从而搭建起公司最基础的绩效框架,剩下的只需要完善丰满其内容就可以了。 (二)绩效计划(P) 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核心思想和基本政策。后续就需要以此为基础,制订绩效计划和目标。 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岗位在本次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要项;工作结果的预期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各岗位在完成工作时拥有的权力和可调配的资源;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沟通方式等。 绩效目标应遵循“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层层保障”的原则,将公司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位员工。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绩效指标的设计、相应绩效标准的设定、绩效指标的权重选择、数据来源设定、考核周期选择等。 (1)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 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指对绩效考核的关注点进行分类概括,确保所选择的维度能够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平衡计分卡这种考核方法,可以省略考核维度选择这一步,因为平衡计分卡要考核的维度已经是确定的了。 (2)绩效指标的设计 绩效指标是指从哪些具体方面对工作绩效进行衡量或评价。绩效指标的设计要遵循SMART原则。 通常,绩效指标的设定都采用从上到下分解的方法。KPI的考核维度、目标管理的目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都可以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分解的起始基础。 (3)相应绩效标准的设定 绩效标准是指对应于每一项绩效指标,工作绩效应达到的水平。 绩效标准的设定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量化、适度。 量化是指对于能够设置定量标准的指标,要设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不能够设置定量标准的指标,要进行定性分级。 考核标准的设置还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高的标准容易打消努力的积极性;过低的标准则会导致工作懈怠,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进程。 (4)绩效指标的权重选择 权重代表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表明在一定时间内所关注问题的优先顺序。可以采用德尔菲法与配对比较法相结合的权重设置方法。 (5)数据来源的确定 数据来源的确定有助于提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减少考核过程中负面的人为影响因素;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绩效考核中的职责分工;同时也是验证绩效指标设置是否合理的必要一环,不合理的绩效指标可能会无法确定数据来源。 (6)考核周期选择 根据绩效考核的具体需要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周期设定的总体原则是从上到下逐渐缩短。例如,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周期可以设定为“年度考核”,部门级的考核周期可以设定为“半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员工级的考核周期则可以设定为“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 绩效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应在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与协调下,由员工的直接领导和员工本人共同完成。直接领导和员工一起就员工本年度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考核指标、何时应做完等问题进行识别,是一个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并且最终要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绩效计划责任书。 (三)绩效实施(D) 绩效实施与辅导是绩效管理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却也是在绩效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应在人力资源部的协调下,由员工的直接领导对员工绩效的实施情况加以了解和辅导。 绩效实施与辅导的过程,就是员工的直接领导回答如下问题的过程:所定工作目标进展如何?哪些方面进行得好?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员工是否在朝着既定的绩效目标前进?为使员工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需要做哪些改善?在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管理者需要做哪些工作?是否需要对员工的绩效目标进行调整,如果需要,怎样调整?管理者与员工在哪些方面达成了一致?管理者与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探讨? 绩效实施与辅导实际上是对绩效实施的过程控制。 (四)绩效评估(C) 这一环节包括三方面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 1、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与绩效计划环节紧密相连,就是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以工作标准为依据,利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与衡量技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态度、行为及其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绝大多数企业都把绩效管理当成了绩效考核,所以很多公司表面上推行的是绩效管理,实际上只能算作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方法选择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实用性、成本、工作性质三项重要因素。 (1)实用性 不同考核方法侧重点不同。例如,360度考核方法侧重考核者的选择;KPI侧重指标的选择;平衡计分卡侧重通过考核指标维度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则侧重于目标的设定。 (2)成本 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和执行成本两部分内容。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建构考核体系所需投入的时间、人员、费用成本等;执行成本主要指评价者需要提供的时间和精力等。 (3)工作性质 不同工作性质可以收集到的绩效数据不同,例如,有的工作需要以行为衡量(如接待员)、有的需要以结果衡量(如高层经理、销售员、操作工人)。 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MBO)、KPI、360度、行为锚定法等等。这些绩效考核方法都各有侧重,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甚至很多情况下需要结合使用。例如,平衡计分卡通常需要与KPI结合使用(这也是XX集团目前所采取的方法),因为平衡计分卡侧重于考核维度的选择,而KPI则是一种成熟的选择指标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KPI的方法选择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考核指标。 除此之外,同一企业的不同绩效考核对象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例如,部门绩效可以选择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KPI等考核方法,不适用对个体行为进行考核的行为锚定法等;员工绩效可以选择目标管理、360度等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的个人岗位以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岗位则不适用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法。 2、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为了达成设定的目标、实现业绩成果而采取的改善不理想行为表现、巩固加强优良行为表现的沟通过程。考核仅仅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积极目的是使员工了解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提供解决措施,促进员工的发展,使员工在执行企业任务的同时认识和利用自身全部潜能来提高工作业绩,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统一。 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结束后,认为绩效管理就结束了。这是根本错误的。绩效考核之后,管理人员要重视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持续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绩效反馈与沟通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告诉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哪些做的好,哪些出现了问题,如何进行改善等等问题。包括上下级之间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达成共识的过程。 有效的绩效反馈可以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使员工明确其绩效表现,正确认识其优势与不足。与员工的绩效沟通还能够使员工更加认同绩效考核结果,减少甚至避免其对绩效管理可能产生的不满情绪。 3、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就是根据评价结果,对被考核人进行激励,兑现绩效回报的承诺。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只有把考核的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挂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改变人们的行为,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帮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应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要进行不同的应用,绩效结果应用主要有:晋升、培训、奖金、加薪等。 绩效结果应用范围广阔,可以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 (五)绩效改进(A) 绩效改进需要确认工作绩效的差距,查明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知晓了考核的结果。要组织改进,还必须进行“五比”,将工作结果进行比较找到差距。“五比”是业绩比较的五种方式,包括:与计划比、与过去比、与同事比、与对手比、与标杆比。 针对存在的差距,我们还得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可以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法:QC七大手法、新QC七大手法、IE手法等。通过原因分析,就可以拟定相应的对策了。 最后,根据改进对策,组织绩效改进工作,使既定目标得以实现。根据绩效改进的方式,可以采用职责改进、协调改进、培训改进、创新改进、外援改进五种。 另外,绩效改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素: 意愿——要帮助员工建立想改变的愿望。如果员工自身不想改变,那么后续的工作就很难开展。 知识和技能——使员工了解到自身的能力与差距,知道应做什么,并知道应如何去做。 氛围——为员工提供一种鼓励其改进绩效的工作环境,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得到直接主管的协助,给予适当的辅导。 奖励——要使员工相信行为改变后会获得奖励;奖励要适时、适度,要有针对性。 以上便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另外,在构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绩效管理的几种通病: (1)绩效目标“霸王主义”——确定考核目标时硬压高目标,没有商量的余地,结果就是被考核人消极应付。如果一个目标是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的话,就不会有人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2)绩效计划“主观主义”——被考核人拟定绩效计划时不依据客观情况,不征求上级和下级的意见,想当然,导致计划执行不顺,效果不佳。 (3)绩效考核“秘密主义”——数据来源不可靠,或没有数据,考核凭印象,不敢公开考核过程,只是最后简单给出考核结果。这种考核的结果就是很多员工心里不服,意见很大,最后都不把考核当一回事了。 (4)绩效沟通“虚无主义”——不进行绩效沟通或简单就考核结果的认可沟通,员工不能正确、准确认识绩效考核及后续的进步方向。绩效管理成了管理人员的“独角戏”,员工从没成为“剧中人”。 (5)绩效辅导“放任主义”——在绩效计划实行的过程中,对被考核人不闻不问,员工无法感受到考核人对自己的关心。绩效管理既要关注绩效的结果,更要关注绩效的过程,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考核人不能只做一个“验尸官”。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管理手段对被考核人产生激励作用,促使被考核人取得更高的业绩。这样在绩效管理中就离不开贯穿全过程的沟通交流,离不开在考核人与被考核人之间取得共识。这个沟通贯穿着从“绩效导入”到最后“绩效改进”的各个环节。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取多方面的意见,形成科学、适用的绩效管理体系,保证绩效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 绩效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强调绩效沟通,需要层层保障!它是企业全系统的工程,要求从上到下各层级、从左到右各部门的参与。如果将绩效管理完全看做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绩效管理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因此,坚持全面的、系统的与辩证的观念,切实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应成为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点。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以下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绩效管理方法,做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2、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 3、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保障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4、及时的评估绩效考核的成果,对比绩效考核指标给出合理的绩效评价。 相关阅读一,绩效考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相对评价法包括:序列比较法,相对比较法,强制比例法。 2、绝对评价法包括: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级评估法,平衡计分卡。 3、描述法包括:全视角考核法,重要事件法。 相关阅读二,绩效考核需要遵循smart原则: s(specific),绩效考核要有明确的指标; m(measuable),绩效考核的指标必须是可以量化的; a(attainable),绩效考核的指标必须是被考核人能够达到的; r(realist),绩效考核的指标必须是与被考核人的工作职责相关的; t(time bound),绩效考核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的截止时间。
文章TAG:
kpi如何承接管理思想如何 承接 承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