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几个原因想下来,就会觉得看《奇葩说》过后记不住内容情有可缘了。《奇葩说》最擅长的,就是在原本没什么可说的话题上,找角度硬提供新奇的视角是《奇葩说》的「锦」,而搞笑和煽情是「锦」上添的那「花」——没有「锦」,《奇葩说》跟其它综艺一般无二,成不了现象级综艺;而没有那「花」,《奇葩说》只能是一档优质的小众节目。
1、为什么看《奇葩说》的时候,有的人说记不住内容?
金句频频亮点重重的《奇葩说》,看完却老记不住?与这3点密切相关!若尘也意识到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每一期看完好像收获了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记住,细细思考后感觉与这3点有关,分享上来提供一个参考思路给你哦~我是若尘,认真对待每一道问答,不答则已,答必用心。喜欢请多多点赞转发关注我哦,戳头条首页还能听专栏,品长文,撩视频哦。
1、节目的属性——辩论场即是一场轮番上演的演讲台在之前的文章中,若尘曾经提到过对于辩论的定义:在若尘看来,辩论中当每一个人从站起来吐出第一个字,到最后结尾收官坐下来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演讲,演讲,是一个说者将听众代入到自己所描绘的情境,让听者对此情境产生合纵连横般的感同身受,并对说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主旨似有所悟,深表赞同的过程。
而高阶的演讲者还能让听者在赞同之上,达到万分激赏,毫无疑问,《奇葩说》的辩论大咖们都是高阶、甚至是顶级的演讲者。他们总会在上场说话的那几分钟里,无形中将听者代入到他们的语境、情境、场景,甚至是开脑洞的幻境里......当一方输出正方观点,另一方即刻回击反驳并输出反方观点的时候,场下观众和屏幕前的我们的思维与意识,已经在他们的观点、语言、辩论技巧等综合能力的支配下,被他们的演讲力一一折服,
双方的观点都入了脑,持续地对两极的观点一会儿怀疑,一会儿认可,一会儿深表赞同,最后肯定会因为记忆点太多、脑容量爆表而导致记不住内容。2、对抗值相当——实力相当地博弈会让双方观点的记忆点被削弱这点就比较好理解了,这就像是在一杆秤上面,两个外貌相似、物理属性都差不多的苹果,你不会对某一个有很深的印象,但如果一个有个黑疤瘌,或者重量特别轻,或者颜色特别好看,你就会特别容易记住他们各自的差异,从而对两边都有了一些记识的特征。
奇葩说的每场比赛也是一样,正反双方首先由导师带领,再有教练或大拿各领不同立场,下场辩论前也都做过充分的准备,很少有一方大胜另一方完全没有一个人能应付而惨败的,有这种情况的,你一般也就记住了,大多时候觉得记不住内容,就是因为双方的对抗值相当,胜负只在分毫之间。实力都差不多,就容易记不住啥东西了,3、知识超载,认知超常虽然《奇葩说》的很多选题看似都挺日常,也挺简单,但经过辩论选手们深挖角度,死磕对方的一番折腾后,对选题的讨论范围,往往已经超出了题目和我们的认知本身。
比如,救一个人,还是救世界上所有人;比如,嫁给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选手们,导师们会博古论今,从东方聊到西方,从人类聊到生物学等等,给出各个纬度的观点去看待同一个辩题。《奇葩说》好看也好看在,几乎每期都能让我引发对自己现有知识存量决堤的荒芜感,因为节目中无论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常会刷新我对一些世情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挑战甚至颠覆我对一些日常心理、人性的认知,
当这一切以密集的方式紧凑地登场,想记住些什么,除非一一划重点做笔记了。可咱一般看节目也就图个轻松逗乐哈哈一笑,偶尔有点深度且当下一悟就好,哪会一一记录,综上几个原因想下来,就会觉得看《奇葩说》过后记不住内容情有可缘了。如果实在想找回点什么,可以像若尘这样,对感兴趣的辩手和辩题,反复多看几遍,作为铁粉,我是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隔一段时间还会再每季每集刷一刷。
2、如何评价《奇葩说》?
关于《奇葩说》:李诞说过:《奇葩说》最擅长的,就是在原本没什么可说的话题上,找角度硬说,毛不易说过:不知道《奇葩说》的观众们会不会把某位辩手基于自己立场的发言当作自己的信条,可是人生不是这么非黑即白的东西,所以我没有态度,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梁文道说过:整个辩论很难在理性的层面上去判断输赢,而是完全诉诸于感性的层面,谁更打动现场的观众,这让我一个学逻辑出身的人觉得很诡异。
文章TAG:奇葩 创作 为什么会创作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