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行业发展神速,甚至有些职业选手年薪破千万也是屡见不鲜,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电竞行业到底又是如何盈利的。电竞战队或者说电竞俱乐部和一般的体育竞技俱乐部的运营方式几乎没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电子”二字上了,比如一些电竞俱乐部的酒吧,餐厅元素,以及周边的商业业态等等。
1、互联网公司是如何盈利的?
谢谢邀请。认真学习了评论区里面的文章,感觉各抒己见,意见很不统一。这也是网络社会初始阶段的特点吧!说起互联网如何盈利?恐怕就不得不提今年以前炒的沸沸腾腾的几轮融资,这是资本或者说货币炒作,不是互联网思维。但是这种现象导致大量的新思想获得融资,然后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比较有名的当属贾耀亭。那么互联网乃至即将开始的中国话语权的物联网是什么思维呢?总的来说是以人为本的为人服务的机器,是以倍增理论为基础的计算公式,
如果说一切都有成本计算,那么计算公式的发展进步一定带来社会的改变。再者,互联网也好,即将开始的物联网也罢,离开人,都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千百年来,历史发展过程中,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说的就是人,这就必须得要说明一个问题,普及,也就是告诉大家都知道这种事情存在。这才是互联网或者物联网的核心价值观,倍增的普及起来,为人服务,
2、电竞行业到底是如何盈利的?
电竞行业发展神速,甚至有些职业选手年薪破千万也是屡见不鲜,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电竞行业到底又是如何盈利的?LGD战队女老板RuRu曾经在纪律片聊到过这个问题,目前中国电竞俱乐部的收入方式比较单一厂商、赞助商(最大份)选手经纪人,即直播(其次)游戏厂商的转播权的分成以及俱乐部周边的分成(最少份)而最大收入赞助商厂商也是有瓶颈的,因为选手衣服上的LOGO有限,所有赞助商厂商越大牌,你就赚得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RNG赚得这么多的原因,连奔驰,肯德基这种级别的厂商都来赞助,而转播权的收入上,其实直播平台已经趋向理性化,处于一个逐渐下降的状态,因为现在大平台就那么几间了。所以中国俱乐部的想要继续存活下去,那么就必须发展新到渠道,而这个新的渠道,也就是今年特别火的“电竞主场”。因为主场是能够把所有这些商业的元素结婚在赛场里,也就是俗称的线下运营,
比如一些电竞俱乐部的酒吧,餐厅元素,以及周边的商业业态等等。这个主场的好处是什么?把点的收入变成面的收入,即使选手在休息,但是主场的商业还是继续运营中,相当于一天24小时不停运作,能够持续的收入与变现,特别是位置选择好的地方,收入会更加明显。例如LGD主场周边两公里的距离,有11所初高中,三公里内有5所中专或者大学,还有八个小区有35万人群基数,
结合喜欢电竞游戏这个年龄段的周围群体,15到35岁大概有8万人到过LGD的主场。而经过分析,这些人并不是单独或者两人来的,是四个或者五个人的结群方式来,那么只算线下吃火锅的平均消费,大概人均100,就有400到500的收入,而且只是吃一顿的消费,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俱乐部都要在各自繁华的城市开创自己主场的原因,电竞的流量大得很,通过线下变现更是可以直达到俱乐部手中。
3、怎么看待电竞文化?如何切入利润点?
谢邀,今天工作忙,回晚了,我是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以自己服务过的俱乐部为例,提一点感想吧。第一,不可置否,目前俱乐部靠圈外“喂养”是主流盈利模式,但长久之计应着重于“自养”的良性循环,何为自养?以俱乐部为例,用圈来的资金投入选手的储备、教练的聘请、管理的提高。最后培养自己的粉丝圈,没错,游戏竞赛的直播版权可能被大平台截流,但是精彩的比赛还得靠出色选手的表演,到时候两方谈的是合作,直播平台并不会也不敢垄断,
西甲、欧冠、NBA你可垄断直播,各大豪门不捧场,你拿什么直播?第二,据我了解的,目前比较多的地产二代已经涉足电竞,王校长自不再说,香港的霍氏,澳门赌王何氏、珠江地产的朱式,在这个圈子里担心的并不是资金如何供给,反而是找谁运营得更好。第三,由于我的职业病,我比较保守,我见惯了在俱乐部投资者面前摆出N个商业方案供君选择的场面了,口水喷得就快把我的脸都弄湿了最后均不了了之。
文章TAG:电竞公司怎么盈利 怎么看待电竞文化 电竞 公司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