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宗旨是什么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宗旨是进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围绕经营目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规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基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还可将企业各种要素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将其有机组合和协调,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内部控制更是一道防火墙,它使企业具有过滤功能和免疫能力,从而有效地抵御各种风险,巍然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内部控制概念最早由美国注册会计协会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内部控制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零星到系统、由分散到统一的过程。从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看,以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简称COSO框架)为集大成者。COSO框架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对构建统一内部控制平台的卓有成效的尝试。COSO框架建立了一个适合各方需求的通用的内部控制定义,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有效的沟通平台。2004年,COSO委员会在吸收COSO框架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与COSO框架相比,ERM框架将内部控制的焦点转向企业风险管理领域,为人们提供了充分关注风险的更有力、更广泛、更清晰的原则和概念。ERM框架因其全面性和广泛适用性,受到了相关各方的认可并得以应用。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宗旨是什么

2,河南邮储银行报的县支行会容易进吗

待遇比当地公务员好,只能这么跟你讲。 报的人数,你放心,肯定会超过进入面试的人数的,毕竟它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会优先考虑本地人。好不好进在于能不能进,能不能进在于你自己。
(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框架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将之作为一个子系统。(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同时,维持充分的内控系统也是许多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因此,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为:(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3)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四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现行的内部控制框架所不能做到的。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河南邮储银行报的县支行会容易进吗

3,企业的风险控制具体是什么

风险控制也叫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 Risk Management )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企业风险控制意义】对于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风险控制目的】与企业风险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状况是指一定时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体现在财务上的资金筹集与资金运用状况,它是企业-定期间内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洞悉千古迷离;尽知道贯迷津。合理规避风险;未雨绸缪城垣。
风险控制也叫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1]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

企业的风险控制具体是什么

4,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 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目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为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等。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特别是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在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董事会还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5,什么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扩展资料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 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现实情况里, 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这牵涉到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低;而理想的风险管理,正希望能够花最少的资源去去尽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机。风险管理 - 搜狗百科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 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https://baike.sogou.com/v147863602.htm?fromTitle=%E9%A3%8E%E9%99%A9%E7%AE%A1%E7%90%86
安全风险分级管2113控体系是隐患5261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4102安全风险分级1653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扩展资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2113查治理即双重预防机制 从党5261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4102产工作的要1653求,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加之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需要:传统高危行业与非传统高危行业事故频发和安全新挑战压力不断增加。以及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升:国际风险管控理念深入人心,国内外风险管控和防患治理成功经验,我国双重预防机制具备一定基础。所以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可行性的!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辩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排查治理隐患,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有效防范事故,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双重预防机制特点: 1.超前预防,关口前移; 2.风险管理为核心; 3.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体质。 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结合。风险具有客观性(有危险源就会伴随风险),偶然性(风险具有动态性,事故发生需要条件,即不安全行为,和隐患的存在不一定在预期时间内产生后果。),损害性(风险的变现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发生),不确定性(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会因管理变量而随机变化。尤其是可能性会因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对应或可变性(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不同,对风险的认知就会不同)。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消减的(事件发生的几率或其影响是可以减少的)。风险不是追求“零”风险,而是强调在可接受的风险下,追求最大的利益。 可接受的风险就是安全!安全是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 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客观事件。隐患是由危险源防控措施不足形成的危险,及防控措施执行缺陷形成的危险。隐患一般包括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安全管理缺陷)等4个方面。 隐患的特点: 1.隐患是伴随生产过程产生的,是可以消除的,有其生命周期; 2.事故是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由隐患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的; 3.隐患是否造成事故具有一定偶然性,但是大量隐患的存在增加了事故发生概率; 4.消除事故隐患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 5.由危险源辩识和监控不足形成隐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往往是引发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风险、隐患、事故的关系:风险不等于隐患!风险更不等于事故!风险管控失效才能形成隐患!隐患不及时治理才能导致事故! 风险是抽象的,通过辩识分析得出。 隐患是具象,能够排查发现。是风险演变成事故的中间环节,在风险管控措施失效后出现。 “风险”的特点: 客观存在、与生俱来、无法根除、只能管控。 由于风险是无法根除的,且有向隐患转变的内在逻辑,具有敞口的特性,风险管控重点就是如何有效管控风险。 “隐患”的特点: 可以从根本上消除。 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不到位,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可防可治的,所以,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是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从根本上予以消除。隐患排查治理要求闭环管理。隐患不除,不得生产,否则就是事故的到来。 风险管理的流程1.辩识危险2.风险评估3.消除危险或者寻找替代物或者遏制(控制)或者自我保护 风险评估(风险辩识、分析、评价)评价方法:针对不同行业选择适用的方法。定量分析: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专业性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紧扣遏制重大事故,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关注风险影响和覆盖人群。 隐患治理: 1.隐患是潜藏着祸患;隐患发育必成事故。 2.控制隐患就是控制、转化、消除、演变成事故的条件和因素。 3.控制事故必须从认知隐患做起。 4.不能、不会认知隐患,就是不能、不会控制事故。 5.认知和发现隐患是控制事故的提前和关键。 6.认知和控制隐患的理论支撑是:事故成因理论;海因里希法则;墨菲定律;轨迹理论;能量释放理论;因果关系;等一系列有关事故演化的理论。 隐患治理的流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过标准依据 2.实施隐患排查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 5.事故隐患整改及信息反馈网页链接中安达远
建立2113企业动态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通过识别生产经营5261活动中存在4102的危险、有害因素,1653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建立企业动态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排查治理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并实现隐患排查、记录、监控、治理、销账、报告的闭环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2113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5261动中存4102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1653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的排查治理。按照国务院的通知,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范围主要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企业;渔业、农机、水利等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近年来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扩展资料两个体系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监察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地区要采取措施将本通知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的指导意见以及本地区的安排部署,落实到重点行业领域的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不留死角。(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导。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突出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点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要把这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与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及其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三)广泛发动,群防群治。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隐患排查治理
一、什2113么是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5261或健康损害410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1653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二、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三、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我省对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四、什么是隐患排查?  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五、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文章TAG:什么  全面  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  什么是全面风险管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