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在谈论到亲戚关系远近的时候,会说到某人和某人还没出“五服”,谁又和谁早就出了“五服”了的言论,然而究竟什么是“五服”,具体指的是什么,人云亦云,各抒己见。以上这个范围内的都是亲戚,出了这个范围,就不再是亲戚了,五服共有四层含义,第一种,根据《尚书·禹贡》和《国语·周语》的记载,以王城为中心,每五百里为一个服,依次是甸服是邦内,侯服是邦外,宾服是侯卫,要服是蛮夷,荒服是戎狄。

1、什么是“五服”?

什么是“五服”

“五服”之说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流传演变下来,含有国土向外区划分待遇和进贡等级、家族中以亲疏关系区别丧服等含义,至今成为家族辈分亲疏关系的概念。古时一国国土向外,以五百里为一单位区划,由近及远向外分为甸服、侯服、绥服(又曰宾服)、要服、荒服,《国语·周语》:“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夷荒服”;《荀子·正论》:“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

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终王”。《尚书·禹贡》等古籍也有记载,意思大同小异,五服又指古时以亲疏关系远近为等差的五种丧服。曰: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按亲疏关系远近穿丧服,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斩衰最重、缌麻最轻,

《论语》:“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里的齐衰,指的就是丧服中的二等,流传到今天,人们还能记住“五服”这个词的,基本上指的是从自身往上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辈人和往下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五辈人的纵向血脉传承和横向向外延伸的关系。问答编辑器好像不能作表格,而这个问题以图表形式发出最好理解,没办法,手打文字排列成表,打印出来再拍成图片,这次回答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交差吧,五服怎么分请看下图,

2、什么是五服?出了五服还算亲戚吗?

什么是五服出了五服还算亲戚吗

斩齐衰,大小功,至丝麻,五服终。丧服的材质越来越好,意味着与亡人的关系越来越远,斩衰是亲儿的丧服,三个亲儿的丧服一样,所以亲兄弟是一服,这里的一是与亡人关系一样的意思,二服的二是指与亡人的关系又远一点的意思,亡人每个亲儿的亲儿,是亡人的亲孙,他们的丧服是一样的,又与亡人关系远了一点,所以他们是二服的兄弟。

3、农村老人讲“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这是什么意思?五服是什么?

家与家是相对而言的,“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其实,远远不是,农村家族观念非常强,家谱,非常说明问题,宗祠,更是说明问题,之所以有这种说法,主要表现的是,家中有人去世,“五服内戴孝”,就是发给孝衫子,出了五服就不发给孝衫子了。这可能是多年留下来的乡俗,这样,就显得出了五服,不像一家人了,五服,从本身讲为一代,父亲为第二代,爷爷为第三代,曾祖父为第四代,高祖父为第五代。

如果是你爷爷辈的亲弟兄逝世,那五服,就得从你爷爷辈往上数,到你这一代就不是五服了;如果是你父亲辈的亲兄弟(即叔叔大爷)逝世,那五服,就得从你父亲辈往上数,到你这一代也不是五服了,因为,我们小辈儿都得随着,老人去了,我们做小辈儿的能不去吧?记得,我爷爷高寿,86岁,来了好多我认为远门子家族的人,有的称三爷,有的称三叔,但他们爷爷那辈儿,都没出五服,家里就得买好多白布,扯孝衫子-----所以说,家是相对而言,因我爷爷活的岁数大,就得从我爷爷那辈往上数-----,

4、为什么出了“五服”,便不是亲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在谈论到亲戚关系远近的时候,会说到某人和某人还没出“五服”,谁又和谁早就出了“五服”了的言论,然而究竟什么是“五服”,具体指的是什么,人云亦云,各抒己见。关于“五服”之说,最早是出现在《尚书·禹贡》中,其内容大概意思是以王畿为中心,围绕王畿以五百里为一区域划分,根据距离和亲疏划分五个区划,最接近王畿由天子直接统治的区域称为典服,围绕天子统治区域建立起来的列国称为候服,然后向外依次为绥服(宾服)、要服和荒服。


文章TAG:出五幅  五服  什么是出五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