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类小区提出不分类不收运的政策。4、推行进程中参与者及其责任、权利不同,a、厦门是督导员引导,开桶检查,有问题当场拍照记录,作为下次巡查重点。督导员组长进行流动式巡查;b、上海是对督导员提出二次分类兜底的要求,按小区湿垃圾桶数进行补贴,强化居民责任主体意识,结合志愿者和值班制度。厦门和上海都进行了多渠道的垃圾分类宣传,积分兑换(兑换蔬菜、清洁用品、购买小商品时积分抵现金等)也成为引导垃圾分类的主流方式,
上海在垃圾分类中的“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是其亮点和优点,将楼上、楼下的垃圾桶撤掉,建立新垃圾厢房,定时投放。这一举措虽然起初争议较大,但在其志愿者值班的方式下,取得很好效果,目前,对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是生活垃圾分类的短板。为了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个体需熟悉各种垃圾分类标识,树立责任主体意识,把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投放好,
3、询问一下上海的朋友,自从7月1日以来,每天花费多少时间用来分类垃圾?
本来上海一般在厨房就是湿垃圾,卫生间,客厅都有垃圾桶,一般就是干垃圾,湿垃圾一个袋,干垃圾一个袋,瓶子等可回收,就是放在干垃圾里,也有人会主动帮你拿出来,分类就是随手的事情,没有增加什么负担,塑料袋,每天买菜,超市蔬菜,塑料袋多的很,x宝垃圾袋3元钱100只,我把平时快递的盒子,放上干湿垃圾包在电梯口,早上4-5点保洁一定收走,我还特意拿点垃圾去扔,西瓜皮,可回收,干垃圾去扔,不错过投身这个“大时代”。
而且现在这样的一个活动,已经成为大家互相饭后互动的一个方式:大家提着垃圾往固定点,互相打个招呼,吃过了啊,这在以前不可想象,老人们围在边上,小孩最机灵义务帮忙,和谐的很,很多居民被夸“分得对”以及“五星家庭”表彰。普通人嘛,就图一个“被表扬,被认可,专人负责,权利的游戏最开心的应该是“穿志愿者衣服的”废品回收“垃圾佬”,效率高了四五倍,我算看明白了,“湿垃圾”监督都是“收垃圾佬”负责,志愿者监督,居民有混入的其他物品ta们会自己拿出来,小区物业的湿垃圾如果被退回拒收,“垃圾佬”就有被一票否决的可能,我们眼中的“垃圾”,可不就是ta们的收入嘛?本来垃圾佬还要到处坐电梯收废,现在每天2小时一次(24小时点),等于直接来收钱,估计以后的“收废承包”又是一次洗牌和“权力的游戏”,山雨欲来风满楼。
文章TAG:上海分类垃圾一次多少积分 询问一下上海的朋友 上海 分类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