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房价正高,城镇化的成本极高,这些都要农民来承担。财智成功看来,城镇化有两种模式,那句话,我不反对城镇化,但是农民不可能都进城,也绝不能强制所有的农民进城,城镇化涉及面太广,谨慎是必要的,城镇化并不一定能带来富裕,也许还会出现大量的城市贫民区。
1、城镇化后的农村田地会实行农场模式吗?如果以这个方向走,预计还要多少年才能实现?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啥时候都必须按规律办事。顺之者昌,逆之者灭,农业发展也是如此。切不可`主观臆断,更不可长官意志,我们的教训夠多了,国家的政策必须符合这个规律。至于如何发展,全国面积这么大,情况十分复杂,不能只有一模式,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我国农民有智慧有能力创造出适合本地情况的经营模式,要充分相信他们,千万不可强迫和急躁,
2、20年后,如果城镇化达到75%以上,城市更新完毕,然后我们靠什么再发展呢?
城镇化并不一定能带来富裕,也许还会出现大量的城市贫民区。再过20年,城镇化率也许能达到75%,但是对于广袤的国土而言,城镇化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财智成功看来,城镇化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遵循自然规则,城市中公司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买房落户,安居乐业。这种模式会比较慢,但是很稳妥,一切以工作为基础,相应户口和教育医疗条件也要跟上,关键还要每个人都能轻松买上房子,
另一种模式则是拔苗助长模式,直接把一些村子拆了,补偿点钱,都去城里买房。别的不说,工作靠自己找,找不到就自生自灭,这种方式很快,短时间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镇化效率很高,但是缺乏工作岗位,在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下,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社会财富的产生,关键要看制造业,不管是农业生产,传统工业制造业,还是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制造,都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新的财富不断创造,在各行各业中流通,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吸纳大量就业,这是城市能够扩张的核心逻辑,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是有限的,不是越高越好。农村收入低,但是有了土地,农民哪怕收入再低,总还有口饭吃,这是最坏的情况下的基本保障,一旦进入城市,经济波动期间工作如果丢了,家庭没有了收入,靠什么在城市中生存?2019年的房价正高,城镇化的成本极高,这些都要农民来承担。
不稳定的工作,不算高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养老金,农民进入城市真的是好事吗?到了退休年龄无力挣钱时,在城市靠什么生存呢?顺其自然,先把房价降下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利润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吸收越来越多的就业,让民营企业的寿命不断延长,让农民就业更加稳定,让农民养老和医疗有更多保障,这些才是城镇化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让贷款买套房,弄个城市户口就了事。
不管什么时候,制造业是一国根基,也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我们这样人口庞大的大国,制造业发达,国民收入不断上涨,是普遍上涨而不是被平均,农民养老金也能达到两三千元,到那个时候,其实是否城镇化已经没有意义了。有钱花,哪里都是好的,国民收入稳定,社会保障完善,乐于消费,敢于消费,则经济能够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3、中国为什么要搞城镇化?
城镇化是国家的政策,我等小民无权置喙,但我还是要说,一个涉及亿兆民众的政策还是应该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坚决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做足”兵棋推演“,把城镇化所带来的后果考虑充分,不要只考虑近期的、眼前的、对某部分人有利的收益,一定要看得长远,把不利影响琢磨充分,把长远的、不利的因素、不利的后果考虑全面,
否则,想走回头路,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城镇化的好处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来,似乎条条在理,什么有利于提高全民消费能力啊,什么要利于管理啊,什么有利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啊等等,不一而足,我就想知道一个问题,对于许许多多像我一样长年在外务工、漂泊了多年的农民,或者说一个身份四不像的人来说,城镇化了,生我们养我们的村庄没有了,我们的根被拔走了,我们的归乡之路在哪?还有,城镇化了,农民进城了,如果他们部分人在城里生活不下去,不能适应城镇生活,那么他们的退路在哪里?还是那句话,我不反对城镇化,但是农民不可能都进城,也绝不能强制所有的农民进城,城镇化涉及面太广,谨慎是必要的。
文章TAG:城镇化 城镇化还需要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