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动力下,儒学就会和图谶相结合,并生发出了纬书,谶纬也就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了一起。谶的出现也不是汉代,在秦朝,比如让秦始皇去攻打匈奴的“亡秦者胡”,就是一句谶语,从战国末年到秦朝,始终是道家思想的鼎盛时代,秦始皇焚书坑儒,更让儒家学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1、汉代为什么会出现谶纬之学?

汉代为什么会出现谶纬之学

首先要区分谶和纬。这两者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先说谶谶,是图谶,包括图录、隐语、对灵异现象的描述等。谶的出现也不是汉代,在秦朝,比如让秦始皇去攻打匈奴的“亡秦者胡”,就是一句谶语,显然,谶是一种带有民间宗教性质的迷信。起源于古代的神话、天文学、宗教活动、占卜等,与儒学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换言之,谶是当时人们普遍相信的神神秘秘的图画、灾异、谜语等。

再说纬经纬经纬,先有经,才有纬,当儒家的“经”成了气候之后,才慢慢有了“纬”。经,就是经典,在汉代是明确的、摆在台面上的最高的规范;而纬,则是对经的辅助、补充,是包含了“微言大义”的,没有摆在台面上的,秘传的规范,所以,纬书都是和经书一一匹配的,比如《春秋元命苞》、《尚书中侯》、《孝经勾命决》之类。至于纬是真的还是假的,不可一概而论,

笼统来说,有些纬书的内容,确实是先秦时期通过口传,保存到汉代的先秦诸子之学的内容。只是没有记录在经中,所以经书里没有,这一点,吕思勉先生曾有过论述。但也有些纬书,显然是到了汉代才被发明创造出来,比如“孔子为汉代立法”,比如“刘秀发兵捕不道”等,所以,谶和纬完全不是一个东西。那么为什么谶纬并称呢?这是因为,到了汉代,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原本先秦时期的儒学,是面对一个列国诸夏的政治格局,而到了汉代,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学需要调整自己来适应、改革这种格局。同时,战国以来兴起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在汉朝是天下人普遍相信的观念,儒学也需要吸纳这些观念,在这种动力下,儒学就会和图谶相结合,并生发出了纬书,谶纬也就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了一起。

我们今天来看当然是迷信,其实到了东汉后期,儒家士大夫已经把谶纬看作是荒诞不经的迷信了,于是才有古文经学的兴起,今文经学的没落,因为今文经学的阐发,包含了大量谶纬的内容。谶纬从东汉后期开始没落,很多谶纬开始丢失、失传,到了隋朝,干脆被政府禁止了。因为皇族怕有人利用谶纬来造反,这就使得谶纬更加没落,几乎没有什么完整流传下来的。

2、儒家学说为什么在汉朝,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为什么在汉朝,独尊儒术

在汉朝初期,其实是道家学说的全盛时代,国家的政治、经济都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儒家思想在经过一番周折,才最终成为了正统,大放异彩,从战国末年到秦朝,始终是道家思想的鼎盛时代,秦始皇焚书坑儒,更让儒家学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刘邦建立汉朝前,也道家思想追随者,本是市井无赖的他,还特别瞧不上儒家思想的条条框框,每当有信奉儒家的文人来见他时,

他时常把人家的儒生帽子拿下来,向里面撒一泡尿,极是轻蔑。但等到刘邦登基以后,每当朝会或举行宴会时,手下的大臣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七嘴八舌,乱做一团,宴会时如果有喝醉酒的那更一发不可收拾,刘邦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令人制定规章,约束朝臣。于是手下大臣按照儒家传统制定了礼仪,这回好了,上朝时井然有序,宴会时也没有人敢喧哗闹事儿了。

刘邦这时才感慨的说“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从此后对儒家学者也另眼相看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也相对得到了提升。汉武帝时期,由于刘彻自小受到儒生老师的熏陶,当朝的大臣也有许多信奉儒家思想的,特别是受到董仲舒的影响很大,在当时就罢免了一些不信奉儒家思想的官员,在排斥儒家思想的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让儒家学者掌握了朝廷大权,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主流,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一个国家要巩固政权,必须要统一思想,在当时儒、墨、道、法各学说中,法家是秦朝推崇的,但秦朝的短命和民怨的爆发,使得法家思想身负罪名,为人所弃,墨家思想的质朴刻苦,也为统治阶级所嫌弃。道家曾经盛极一时,但没有民众基础,寻常百姓并不认同,而儒家的忠信礼义及尊天敬神的传统,为广大民众所信仰,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除了法制的约束,儒家的思想也符合其维护统治的利益要求,所以推崇儒家思想也就成了他们必要的选择。


文章TAG:学说  经学  汉朝  儒家  为什么会出现经学这种学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