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说一个物理现象

1.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冷空气与高空中暖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 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说一个物理现象

2,什么是晨昏圈啊

概念 晨昏圈,又称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一个大圆线。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 [编辑]与经纬线的关系 在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圈与某个经线圈是重合的,其他时刻,晨昏圈与任一根经线都只有一个交点。 晨昏圈与纬线可能只相交于一点,也可能相交于两点,或者没有交点,且没有其他情况。没有交点的纬线处于极昼极夜范围之内,只有一个交点的纬线处于极昼极夜范围的边缘,有两个交点的纬线当时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有两个交点的纬线被晨昏圈分成两段圆弧,在昼半球的那段叫昼弧,在夜半球的那段称为夜弧。 [编辑]实际中的晨昏圈 因为大气的折射,太阳的高度在没有直射的情况下总是比没有大气的情况下要大,再加上大气的散射作用,昼半球总是要稍稍地大于夜半球。晨昏圈因为大气对太阳光散射的作用,而使晨昏圈在地球上是比较模糊的。

什么是晨昏圈啊

3,折射和反射虾米区别

当光线进入具有全反射(无损耗)的镜面时,按其特有的方向继续传播,且必须尊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这叫反射;而折射是指: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其传播属性的不同而引起光线方向的变化(或叫方向的改变)。
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成因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改变引起的.如同你推车子从水泥路面斜着进入沙子地,车子前进方向会偏折一样. 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物质的表面,改变传播方向重新进入原来的传播媒质中.就象台球遇到案边被反弹回去一样.
飘过 ,打酱油。勿怪342
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形成的。 反射发生在同一介质中,在物体表面发生的
折射,光从介质界面的一边到另一边,反射,光从介质界面一边发出,却反回那一边
简单点,对光来说,反射就是把光反照回来,并且入射角=反射角,折射就是把光折弯了而已,

折射和反射虾米区别

4,物理光的折射

这是折射率n的定义式,折射率不仅和介质有光,还和光的频率有关 折射率 [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 [公式]n=sin i/sin r=c/v 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他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同一媒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通常所说某物体的折射率数值多少(例如水为1.33,水晶为1.55,金刚石为2.42,玻璃按成分不同而为1.5~1.9),是指对钠黄光(波长5893×10-10米)而言。 [相对折射率]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n21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即“相对折射率”。因此,“绝对折射率”可以看作介质相对真空的折射率。它是表示在两种(各向同性)介质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 [公式]n21=sinθ1/sinθ2=n2/n1=v1/v2 光学介质的一个基本参量。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相速v之比 真空的折射率等于1,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称为相对折射率。例如,第一介质的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n21=n2/n1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某介质的折射率也是该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于是折射定律可写成如下形式 n1sinθi=n2sinθt两种介质进行比较时,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手册中提供的折射率数据是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的(通常是对钠黄光,波长为5893埃)。气体折射率还与温度和压强有关。空气折射率对各种波长的光都非常接近于1,例如空气在20℃,760毫米汞高时的折射率为1.00027。在工程光学中常把空气折射率当作1,而其他介质的折射率就是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 介质的折射率通常由实验测定,有多种测量方法。对固体介质,常用最小偏向角法或自准直法;液体介质常用临界角法(阿贝折射仪);气体介质则用精密度更高的干涉法(瑞利干涉仪)。

5,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分别是谁发现的大虾支招

公元二世纪,希腊人托勒密(90—168)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 1.实验设计:托勒密的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装上两把能绕盘中心S旋转的中间可以活动的尺子.将圆盘面垂直立于水中,水面到达圆心处. 2.实验方法:实验时转动两把尺子使之分别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重合.然后把圆盘取出,分别按照尺的位置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3.实验结果:托勒密通过上述的方法测得从空气中射入水中的光线折射时的一系列对应值为: 4.数据分析:托勒密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结论:折射角和入射角是成正比关系.今天我们知道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它只有在入射角很小的情况下才近似成立. 5.留给我们的沉思:从托勒密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到实验数据的收集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他的实验结果也是相当精确的,与现代值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托勒密可惜的是未能从正确的数据中发现正确的规律,从这里可看出对实验数据正确处理,加上正确理论的指导在发现规律中的重要性.托勒密是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定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人,他曾求出具有单位半径的圆中弧与所对应的弦长数字,并巧妙地用数学方法编制了表(相当于现代的正弦三角函数表),他当时对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测量是相当精确的,如果他当时把关于光折射的实验数据与他所编制的这份表作一比较的话,他就会不难发现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对给定的两种介质来说是一个常数,这样他就会发现折射定律,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以致错过了一次发现的机会.编辑本段开普勒对折射规律的修正 德国人开普勒在汇集前人光学知识的基础上,断定托勒密关于折射规律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于是他开始便想通过实验发现折射定律,但实验最后没有成功.他便转向从理论上加以探索.他得出的折射定律是:折射角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正比于入射角,另一部分正比于入射角的正割;只有在入射角小于30°时,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的关系才成立,显然,开普勒关于折射定律的研究和修正比托勒密前进了一步.但还没能给出正确的折射定律.编辑本段斯涅耳发现折射定律 荷兰数学家斯涅耳(1591—1626)于1620年前后,通过实验确立了开普勒想发现而没有能够发现的折射定律.他注意研究了水中的物体看起来象飘浮的现象,做了如下实验:当在空气中的0点观察水中的A点时,犹如在B点一样,如图(A)所示.斯涅耳发现,对于任意入射角存在以下关系(B)图所示. 斯涅耳没有用理论推导,而是用实验又验证了它.斯涅耳对折射定律作了如下表述: 在不相同的介质里,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 由于余割和正弦成反比,所以这个叙述等价于现代折射定律的表达式.编辑本段笛卡儿进一步完善了光的折射定律 法国人笛卡儿,他以媒质中球的运动作类比,试图说明折射定律.如图所示,假设球在媒质Ⅰ中运动,当进入媒质Ⅱ时,球速的水平分量不变,垂直部分增大,Ⅱ中的光速变成Ⅰ中光速的u倍.其结果球在媒质Ⅱ内部偏转,而所需时间仅为通过媒质Ⅰ中所需时间的1/u.因此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在这段时间内,球在水平方向前进的距离BE等于CB/u.所以 式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笛卡儿第一次给出了折射定律的现代表述形式.编辑本段费马对折射定律的发展与理论论证 法国人费马(1601—1665)从理论上得到费马原理,并用演绎方法从费马原理中推导出折射定律. 1.费马从理论上得到费马原理. 费马从理论上推导出:光沿着光程为极值的路径传播.设某空间介质的折射率连续变化,光由A点传播到B点就必循一曲线,如图所示它的总光程为 根据变分法原理,光程为极值的条件为 此式即为费马原理的数学表达式.由费马原理可以推导出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可证明它们的光程为极值. 2.费马用演绎方法导出折射定律 费马在前人发现折射定律的基础上对光的折射定律又有了新的发展.费马认为,导出折射定律可以采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法.他假定不同媒质对光的传播表现出不同的阻力,他首先指出,光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即遵从费马原理.即是说,光从空间的一点到另一点,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最小、最大或常量)的路程传播的. 借助于光程这个概念可将光在媒质中所走过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路程,这样便于比较光在不同媒质中所走路程的长短.1661年费马运用费马原理成功地导出了折射定律. 六、光的折射定律的现代表述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中折射,折射光线服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AB位于入射光线SA和法线AN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入射面)内,折射光和入射光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i与折射角r有如下关系式: 式中n21是一个与角度大小无关的常数,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但由于光是电磁波,所以该定律可从惠更斯原理导出,并得: 该式进一步给出了折射率n21与两边介质中的光速V1和V2之间的关系.该定律同样适用于声波和无线电波.
托勒密
公元二世纪希腊人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公元70-147)研究了折射现象,写了《光学》一书。书中记载了他通过实验测定的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对应于不同的入射角所产生的折射角。根据他做的实验,托勒密认为折射角入射角成正比。虽然结论并不正确,但他是第一个用实验定量的研究折射现象的人。 随后有荷兰人斯涅耳(Willibrord Snell,1591-1626)和法国人笛卡耳(Rene Descartes,1596-1650)对折射现象进行更为精细的定量的实验研究,分别发现了具有现代形式的光的折射定律。 对物理现象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才使之发展成为一门实验科学,随后将数学引进来,使之进一步理论化,使物理学具有了今天的面目。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为几何光学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人的观察能力,荷兰人李普赛制作了第一架望远镜,后经意大利人伽利略的研究,千方百计增加它的放大倍数,创制了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的伽里略望远镜。他的不朽的功勋之一是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得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发现了大量用肉眼看不见的新星;证明了银河是由大量极小的星星汇集而成;发现了月球上存在山和凹地,并于1610年用放大率为30倍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四个卫星,它们好像月亮绕地球转动一样绕木星转动。这些观察到的事实,就完全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你好!好像是菲涅尔吧,叫菲涅尔方程 菲涅耳方程(或称菲涅耳条件)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让·菲涅耳推导出的一组光学方程,用於描述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和折射。方程中所描述的反射因此还被称作“菲涅耳反射”。打字不易,采纳哦!
好像是菲涅尔吧,叫菲涅尔方程 菲涅耳方程(或称菲涅耳条件)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让·菲涅耳推导出的一组光学方程,用於描述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和折射。方程中所描述的反射因此还被称作“菲涅耳反射”。

文章TAG:大虾  折射  现象  有什么  大虾折射出的现象有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