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命脉在英国-英属印度、英国-非洲、英国-美国、英国-巴西等等等等,航线的终端是英格兰南部。其二,英国海军为什么要求法国海军投降呢,法国投降到诺曼底之前英吉利海峡事实上也是封锁的,英国不也继续抵抗下去,英国对法国舰队的不明归属怀疑,让英国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地中海将法国舰队包围后,要求法国舰队投降。
1、法国投降后,英国为什么不和希特勒求和?
希特勒是一个反复无常并且十分容易被眼前的成功或危局蒙蔽双眼,然后野心随之膨胀的人。同时其在英法“绥靖政策”时期的表现证明其并不讲诚信,(其实国际关系中所谓信用并不很牢靠,但一般都有个度)英法先是几乎无度的纵容希特勒,助长了希特勒的对外扩张,遭打脸后张伯伦又出于脸面和被戏耍后的怒火对德国采取强硬立场(1939年4月1日张伯伦在广播中强调不惜武力保证波兰的安全并且不会再容忍希特勒进一步的领土要求),这反而使希特勒吓了一跳,迫使其违背诺言提早采取更具冒险野心的对外政策以求“自保”,才会有后来对波兰和西线的进攻。
而在这之前他并未下定决心要这么早对西方列强动武,也就是说他在这时已经玩过火了、迫不及待要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同样的道理;即便是有1940年6月24日德军胜券在握之时希特勒在法国沙勒维尔A集团军群司令部里的那一番惊人言论:“大英帝国和天主教是维护世界稳定的基石”,我们也不能断定希特勒是真心想和英国媾和,尤其当时德国军方高层大多是倾向于和平的,
或者希特勒以后不会再野心膨胀改变主意。敦刻尔克放跑英军主力也有可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毕竟英军已经丢掉了全部的重装备,希特勒的所谓“欧洲新秩序”里最初也许真的没有包括英国本土,他甚至还曾提出要和大英帝国“共治世界”,只要英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但是我们从另外一面来看;英国本土扼守着德国控制欧陆后从波罗的海至北大西洋的出海口,
也就是说一个强大的不列颠的存在始终威胁着德国关键的对外海洋贸易,同样,希特勒这样容易野心膨胀的人如果控制了弗兰德斯和诺曼底地区的海岸;那么英国会感受到的威胁也是实实在在的。假使丘吉尔和德国讲和,任由德国夺取苏联西部的“生存空间”,(尽管英国和苏联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敌人)那么英国将会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被动局面从而任由纳粹摆布,所以丘吉尔才说“我们不可能在被敌人刀架在脖子上时与其讲和”,或者“如果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获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
同时因为德国暂时没有了西线和北非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说暂时没有了对英国的压力,那么丘吉尔在1940年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所说的“防卫英国本土就是防卫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说法就不可能站得住脚,美国的介入也就成了一厢情愿。丘吉尔正是看穿了希特勒这种复杂且反复无常的心理,才会从一种大局观来做出选择;力排众议,坚持抵抗,甚至为了换取美援不惜卖空支撑大英帝国的所有重要资产,这也是丘吉尔乃至整个英国上下不可避免的悲剧与无奈。
2、为什么二战德国无法通过封锁英吉利海峡让英国投降?
英吉利海峡算什么?英国航线又不用走那边,英国的命脉在英国-英属印度、英国-非洲、英国-美国、英国-巴西等等等等,航线的终端是英格兰南部。跟欧洲大陆贸易很重要,不过没有也可以支撑下去,法国投降到诺曼底之前英吉利海峡事实上也是封锁的,英国不也继续抵抗下去。更关键的水道在大西洋和地中海,这才有了大西洋惨烈的破交和保交作战,以及北非战场,
3、德国与英国空军数量比为2:1,丘吉尔凭什么不投降?
德国空军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优势并不大。加上英国的海军又有优势,并不怕德国进攻本土,自然要抵抗到底,1940年6月22日,法国代表在贡比涅森林中的勒通德车站签署了《德法停战协定》,法国正式向德国投降,至此,法国战役以德国全面胜利告终,德国在西欧的对手只剩下了英国,不过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而此时的德国虽然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但是海军实力有限,根本不足以和英国海军对抗,也无力掩护德军发起登陆作战。
文章TAG:投降 丘吉尔 英国 英国为什么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