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沿袭美国模式,所以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物价水平节节上涨,所以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发生,物价水平经历了下跌----回升的过程。首先,股票市场并非零和博弈,股市蒸发了18万亿美元,不代表有人赚到了这笔钱;其次,我们常说的“钱”有两种属性,股票的市值与股票净值的意涵不同;最后,股民在金融危机时出现损失,主要在股票买卖中发生,并且股民损失的钱不等于股市蒸发的钱。

1、金融危机时全世界的钱去哪了,是怎么蒸发的,不可能大家都亏钱吧?

金融危机时全世界的钱去哪了,是怎么蒸发的,不可能大家都亏钱吧

很简单,经融危机其实就是经融泡沫破灭了,大部分金融信用机关都失信逾期,本质就是没那么未来,偏偏又拿那么好的未来做担保,导致全面崩盘。再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鸡蛋本来值1元,放在股市上抄到了100元,然后没人接盘了,导致鸡蛋价格一路狂跌,跌倒了1元钱,100元买的人就问,我的100元钱蒸发到哪去了,可以说是你为前面炒到99元的人买单了,

2、金融危机时,股市蒸发的钱都去哪里了?

金融危机时,股市蒸发的钱都去哪里了

股票市场,我们经常听到某某股票市值蒸发了XX,出现金融危机时,更严重一些,整个股票市场可能崩盘,例如最近疫情肆虐,全球股市蒸发了18万亿美元,这些蒸发的钱都去哪里了?首先,股票市场并非零和博弈,股市蒸发了18万亿美元,不代表有人赚到了这笔钱;其次,我们常说的“钱”有两种属性,股票的市值与股票净值的意涵不同;最后,股民在金融危机时出现损失,主要在股票买卖中发生,并且股民损失的钱不等于股市蒸发的钱。

01正确区分“钱”的不同属性,股票市值某种程度上来自人们的“预期”,“钱”是金融市场最常见的要素,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打交道的东西。然而,很多人对“钱”的认知并不准确,“钱”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属性!第一,具有衡量商品价值的属性。我们说一辆宝马的车值40万元,但是,人们对于价值的衡量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有的人不喜欢宝马,认为宝马只值35万,看起来,宝马的价值蒸发了5万元,其实这里的“钱”并非实际存在,

第二,具有进行交易的属性。“钱”作为一般等价物,是我们进行商品交易的基础,例如,甲乙两人对于宝马车的价值达成了共识,甲拿出35万买了乙的宝马车,这里的“钱”就是真实存在的,甲拿出了真金白银,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能够对股票的市值有全面的了解了。股票市值代表着“钱”衡量商品价值的属性,归根到底,它来自于人们对于公司和市场的“预期”,市值并不是实际存在的,

人们基于成长性、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等因素,对于一家公司的价值进行判断,这个“预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涨涨跌跌。整个市场也是一样,行情好时,人们对于股市很乐观,股市市值就高;出现危机了(例如最近的新冠疫情),人们对于股市前景就悲观,股票市值就下降,也就是我们所说,股票市值蒸发了,近期,股票市值蒸发18万亿美元,本质来看,这笔钱哪里也没有去,只是在人们的“观念”和“预期”之中,对于股市的价值判断出现下调。

02股民的真实损失来自于股票买卖,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我真的亏钱了啊?美股暴跌的时候,我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票,亏损了2万元,这不是真金白银么?这里我要说,你出现亏损的原因是,你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票!股票买卖产生的资产流动导致了股民的实际损失。试想,阿里巴巴依旧是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之一,并且疫情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负面影响有限,之所以此轮出现暴跌,主要是整体市场情绪的影响,

如果一个月以后,阿里巴巴的股票回调,而你坚持持股,那么你就不会有损失。我有一个朋友,操作的股票账户太多,导致遗忘了某只股票,两三年之后才发现,此时,股票价格几乎没动,朋友一气之下,卖出了股票。然而,当查看这只股票历史业绩时,发现一年前这只股票曾因为业绩原因暴跌50%,之后业绩回暖,股价才重新上涨,其实,朋友的疏忽,反而避开了50%的下跌,没有出现实际损失。

不难看出,人们对于个股和大盘的“预期”本来就是周期性涨跌的,股民对于股票的买卖操作才是造成实际亏损的原因,理论上看,你抓着股票不卖,股票市值的涨跌不会真正影响你的钱袋子。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做一个区分,股票市值蒸发的“钱”来自于人们对于股市的“预期”,不是真实存在的;股民的实际损失,来自于买卖交易,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两笔钱不完全相同。


文章TAG:电价  蒸发  危机  金融  工业  金融危机时工业电价怎么变化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