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仅24岁就魂断青海湖边的六世达赖,其死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仓央嘉措肯定是死于押解上京的途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他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谋害,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生于1683年,其父母是藏南门隅地道的农民。
1、你喜欢仓央嘉措的理由是什么?
直击灵魂的柔软。喜欢仓央嘉措的理由?是他的不羁和率性?是他的散淡飘逸的文采?还是他蓦然打开的意象世界?又或者是他那简单和纯粹的词句?平复翻涌的心情,我感觉之所以喜欢仓央嘉措,只能是归因于他那能直击灵魂最柔软部分的能力,读不懂梵文和藏文,汉语和英文的翻译都很精彩,但毕竟少了那么一点点仓央嘉措的语态骨气。
我对他的喜欢,除了他的行止,还有他那些诗文表达的意象,以及那些在空气中飘洒飞舞的意象对我的轰击和触动,平民出身的他,却贵为表面上藏地的至高之王。身缚扎切的他,却穿透权势的诱惑毅然勇敢地走向凡俗,当年幼的时候,围绕父母,他撒欢在高原藏地,天真烂漫。当命运的光环强加在身,软禁和秘藏中的他,仍然遵循本心勇敢地寻找自我,
步入巍巍布达拉宫,繁文缛节之余,他依然能够放下权杖和红衣,如一粒随意的尘埃走入熙来攘往的街市,那里有他的真。当权力的绞杀如一枚异世的毒箭,射中他的时候,他坦然安乐地走向大地的极深之处他更像一个自由穿梭在时空中的穿越者,用自己平白简单的言辞打动万千人的心,那是他,走向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不同遭遇的所有人的唯一名片。
不管在红尘俗世中他的生命有多么短暂,但他足够飘逸、足够真实、足够才情四溢、足够传世千载就够了,他谱写的词句有多好?他创造的意象有多美?抛开他的结构和顿挫之美,他的语气和态度有多惊艳?像牧歌,牧羊人和草根们,都在海子边和行旅中艾艾传唱。像经典,那高僧和学者们,都在高庙里和殿堂里细细奉读,读懂他的人,无论贫穷和富贵,无论鸿儒和白丁,无论东西和南北,这就够了。
原谅我,我在此不能重复他的那些词句,这不是关于诗歌的鉴赏,他的词句,要留给那些真正喜欢他的人去慢慢寻找,慢慢诵读,慢慢体会。我只是想表达对于仓央嘉措这个人、这个人的词句、这个人词句中表达的那种对世界真感悟的欢喜,我始终相信,只要身而为人,就会产生爱,爱是人类最温暖最吉祥最可靠的柔软。仓央嘉措,用他的遭遇、他的词句、他制造的意象,直击我灵魂中的柔软,
2、仓央嘉措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一代情僧仓央嘉措去世距今已300多年了,他孤独而短暂的一生,至今依然充满了各种谜团。几百年来,人们品味着他的诗歌,思考着本该是“雪域最大的王”的仓央嘉措,为何却总是流连忘返在拉萨街头,成为了“世间最美的情郎”?除了诗歌,仓央嘉措留给后人的谜团,还有他的死因,这位年仅24岁就魂断青海湖边的六世达赖,其死因究竟是什么呢?这要从仓央嘉措成为六世达赖说起。
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在刚刚建成不久的布达拉宫突然离世,不过这一消息被藏王桑结嘉措下令严密封锁了,拉萨街头还是一如既往的宁静,整个西藏的政教事务依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这个消息一直被隐瞒了15年,直到1696年,康熙大帝在征剿噶尔丹的战役中,才偶尔从俘虏的口中得知,达赖五世早已去世的消息,震怒之下的康熙下旨将桑结嘉措臭骂了一顿,依然不解气,甚至打算和桑结嘉措兵戎相见,准备调集“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
自知犯下大错的桑结嘉措只好上奏认错,抓紧派人将达赖五世的转世灵童迎进拉萨,当时的这位灵童已经14岁了,他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生于1683年,其父母是藏南门隅地道的农民,小时候的仓央嘉措无忧无虑,整日嬉戏玩耍于田间地头,流连于雪山草原,满身都是山野的味道,不过,仓央嘉措从小聪慧过人,身材高挑,加上他脸庞红润,眉清目秀,稍长后显得器宇轩昂,成为了众多美丽藏族姑娘心中的偶像。
文章TAG:嘉措 措的 仓央嘉 仓又嘉措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