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压榨平民百姓的不合理制度。政事堂是群相制度的代表,它的改变,也标志着唐朝的宰相制度发生很大的变化,吏部是主要负责官员选拔与升迁的,人事权当然是非常重要,唐代的政治是承自隋朝的制度,从南北朝开始之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开始崩坏,渐渐三省六部制开始成型。

1、徭役制度是什么意思?

徭役制度是什么意思

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劳动人民承担的义务劳动。徭役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压榨平民百姓的不合理制度,庶民百姓服徭役,按人头分摊义务必须得出义务,有钱人买通官府差使可以掏钱消灾不去出义务,这就是封建旧社会的黑暗一面。【养儿当兵,种地拿粮,】在古代成了天经地义的定律。新旧时代的对比还没说吗?原创首发,野骆驼2021年12月29日。

2、食邑制度是什么,起源何时?

食邑制度是什么,起源何时

食邑制,又叫采邑,封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时侯,国君或皇帝拥有天下的一切财产,当然包括土地和百姓,他手下还有公卿,大夫和宗室子弟。这些人也得生活,吃饭啊!开始的时侯,还没有山:俸禄的说法,于是国君把某块土地和百姓封给大臣做食邑,要不然没人会陪他玩啦!这便是食邑制的起源!一般认为,食邑制起源于西周时期,

.开始的时候,受封的人,在封地內有统制权,拥有一切财产,同时对上司尽一切义务。秦汉以后,废除了分封制,官员发放俸禄生活,一些立功的大臣,被受侯爵之位,也会被封块土地,但,在这块土地上,他没有统治权,只能享受一定比例的贡赋。同时,侯爵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三国时期的汉中张鲁,他投降后封阆中候,食邑万户,是个大地主。

汝南张绣投降后,封定候,食邑二千户,仅及张鲁的五分之一,曹洪封乐城侯,亨一个城市的税赋,待遇不低。关羽爵位是汉寿亭侯,古代十里一亭,一个亭沒有多少户人家,这个候爷比较寒酸,古代的封邑是不断变动的,大臣立功了,可以增加食邑,犯错了可以减少食邑,或者取消食邑,当然也可以传给子孙。唐宋以后,食邑制度成为一种荣誉性头衔,

3、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子的?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它的制度也对后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唐朝的政治制度影响就非常大,那么唐代的政治体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唐代的政治是承自隋朝的制度,从南北朝开始之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开始崩坏,渐渐三省六部制开始成型。所谓三省就是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原本尚书省是独立出来的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国内的政务,中书,门下省都是宫廷里面的内廷机构,后来它们俩也被分离出来,

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三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政权,他们都是来辅助君主去处理政务的,隋朝时期,三省的职责渐渐完善,到了唐朝,三省六部制正式成熟,各个机构职权完善,相互辅助,共同来处理国家的事情。权力的分散,对于君主的集权有着一定的帮助,这个制度的出现,就让唐朝的中前期出现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群相制度,一般宰相这样的大员是只有一个,秦汉时期都是一个人来担任这种官职,可等唐朝时期,宰相的位置就不固定。

根据《旧唐书》记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这句话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三省的长官都是担任着一宰相的职务,他们共为宰相,宰相集体在设于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三省职权合并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宰相权力,中书省具有出令权和勘议权,门下省则署颁制敕、裁决庶政,其中门下省在日常政务的处理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

用现在的话来说: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中有着严格的隶属制度约束,各省都由各自的长官来负责管理。群相制度成就了盛唐的辉煌,这种分工明确,规制严格的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三省与皇帝一起组成帝国的最高决策层,皇帝掌握着最终的裁决权,底下的三省宰相们自己来商议国家的大事,经过大家的商讨来确定一套合适的方案,再交给皇帝来进行最终的裁决。


文章TAG:制度  徭役  人头  什么是人头制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