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离开甘露寺时,没有杀了静白撤了静案,让莫言当主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当时的康熙年轻气盛,早已看出吴三桂等藩王的不臣之心,认为裁撤亦反,不撤也反,那不如先发制人,吴三桂、耿精忠得知消息后,开始焦虑不安,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他们也向康熙上奏折,“仰恳皇仁,请撤安插”,看朝廷的反应。

1、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非常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甄嬛离开甘露寺时,没有杀了静白撤了静案,让莫言当主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01从静白和静案所处的位置分析甘露寺属于皇家的寺院,静白和静案为这里的尼姑,甄嬛到了甘露寺后,静白师太百般折磨甄嬛,饿着肚子去砍柴,大冬天的冷水洗衣服,反正能想到虐待人的方法,她们基本上都用上了。一开始以为静白和静案是皇后的人,后来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

如果是皇后的人,怎么皇上到凌云峰宠信了甄嬛,皇后却没有得到消息呢?会任由甄嬛怀孕了,再次回宫么?没错,静白和静案确实不是皇后的人。那他们的主子是谁呢?当然是皇上啦!嬛嬛怄气离宫,皇上哪受过这般待遇,还有妃子耍性子离宫的?既然嬛嬛不知道好歹,皇上自然是要给她些教训的,没了名分、封号的妃子,连普通人都不如,等到尼姑们虐待她受不了时,自然就会低头回宫了。

估计甄嬛也是猜到了,所以离开甘露寺时,并没有直接杀了静白和静案,只是换做莫言当主持了,也算是卖了皇上一个关子,02从甄嬛二次回宫时的局势来看甄嬛二次回宫,本就是阻力重重。甄嬛是仗着肚子里的孩子才成功回宫的,但她自己心里清楚,这个皇子可是有水分的,当下的第一要务就是先顺利回宫,在回宫之前,皇后和安陵容就借助钦天监等百般阻挠,若不是四阿哥险些被皇后害死,估计甄嬛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就回宫了。

眼看回宫大计在前,救父亲和甄氏一族最为重要,惩处静白和静案属于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分清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甄嬛自然不会着急杀了静白和静案。03留下静白和静案也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六阿哥的事东窗事发,甄嬛还有翻盘的机会甄嬛心里清楚六阿哥弘瞻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早晚得炸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当时离开甘露寺时,就将两个尼姑杀了,会引起皇上的怀疑。

果不其然,祺嫔和皇后真的有一天拿六阿哥做文章了,勾结了静白和静案,揭发甄嬛和温实初的奸情,甄嬛一听是温实初,心里就有底了。最终找来莫言,揭穿了静白的谎言,甄嬛也借此惩处了静白。表面上看,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似乎是忽略了静白和静案,没有进行处置,实则是甄嬛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总不能因为当初人家在甘露寺为难过自己,就当众给杀了吧,那样的话,有一天传到皇上耳朵里,自己也不好说,弄不好还会被皇后等人拿来做文章,

2、康熙为什么要裁撤三藩?

清军定鼎中原后,曾利用明朝降将到江南平定反清势力。由于这些人战功赫赫,清廷对他们加官进爵,其中以“三藩”比较著名,三位藩王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尤其是吴三桂,他甚至还有人事任免权,可以不受朝廷约束,自行任免地方官,时称“西选”。吴三桂野心很大,他在云贵地区暗中集结兵马,与蒙藏结交,早有不臣之心,耿精忠在福建也有不法之事,欺压良民,还信奉谶纬学说,相信“天子分身火耳”,觉得耿氏一定会更进一步,其人甚为精明,却没有忠心耿耿对待朝廷。

尚可喜老弱多病,日常政务都由其长子尚之信处理,而尚之信却不务正业,喜好声色犬马,对尚可喜不忠不孝,还想早日继承王位。尚可喜被迫无奈,上书朝廷,希望回辽东养老,留他儿子镇守广东,康熙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认为能够借此裁撤三藩,于是说:如果尚可喜回归辽东,尚之信在广东,不免父子相离,所以还是父子俩带领全部人马一起回辽东。

表面看是康熙给他们父子团聚的机会,实际上是想清理割据势力,吴三桂、耿精忠得知消息后,开始焦虑不安,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他们也向康熙上奏折,“仰恳皇仁,请撤安插”,看朝廷的反应。“三藩”一起上书要求“安插”,很快就引起遍野振动,也是一个信号,康熙与大臣商量对策时,有人主张撤藩,比如明珠、张英等人;也有人觉得事关重大,不能贸然动手,比如索额图等人,两派人争论不休。


文章TAG:塔可钟  三藩  裁撤  康熙  塔可钟为什么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