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农业需要财政支持支持的重点在哪里

政策执行以来,通过财政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推动了
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种植,养殖相结合发挥充分的循环利用,规模化生产,深加工,运输,仓储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就是高科技的应用,这些都是财政需要扶持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农业需要财政支持支持的重点在哪里

2,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尽快有效地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泌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  (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增加民收入。可是,鉴于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上述措施就难以到实处。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农业不仅为非农业部门提供劳力,提供食品和原料,而且农业还能够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农产品出口能够赚取宝贵的外汇。  (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属于“靠天吃饭”,再加上农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农业生产者的私人或集体资本积累缓慢,难吸引优质资源进入农业,甚至连农业自身的资源也会向收益率较高的其他行业转移。  (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说说你的想法吧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意义是什么

3,简要说明三农的支出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一)财政支农投入不足 1.财政支出中支农投入的比例趋于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财政性支农支出(预算内,下同)的绝对量从1991年的34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691亿元,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整体上却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从1991年的10.26%下降到2002年的7.66%.其中,1998年支农支出比例提高到10.69%,这是因为1998年国家增发1000亿元债券中有350亿元用于与农业相关的长江中下游、松花江、嫩江、黄河的堤防工程,蓄洪区建设移民建镇和水利枢纽工程等,但实际上直接用于农业的只有20亿元[1]. 2.国家财政性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远低于农业GDP在整个GDP中的比重 从图2可以看出,财政性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般只及农业GDP在总GDP中比重的1/2到1/3.也许有人会说国家税收中来自农业的也就一般在4%左右,但须知农民对财政的贡献还有乡镇企业纳税,这一块占到国家税收的不小比例。以2001年为例,农民通过农业、乡镇企业上交的税收就占国家税收的18.7%,高出当年财政支农比重13.6个百分点,上交的金额达2352.7亿元,多出财政支农支出金额1388亿元[2]. 3.国家财政性支农支出中农业、农民的直接受益份额偏少 从总量上看,国家财政支农投入不足;进一步对国家财政支农投入的结构进行分析,仅有的这些财政支农资金也并未全部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首先,当前预算内财政支农支出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等项,其中的“农林水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各级农口行政事业单位事业经费开支,名义上属于支农支出但实际上大部分却流向了城市。其次,一些财政支农项目支出,如:江海堤防、南水北调、防洪防汛等,其受益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但支出却全部列在支农资金中。再次,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扶持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化、乡镇企业、农产品流通等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虽然有针对性强、效率高、便于管理等优点,但实际操作中,大量资金却因此流向了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农业管理部门(七站八所)等,农业、农民直接收益的份额很少。另外,财政支农补贴对象和环节也存在错位。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实施财政支持的重点是粮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基本的政策措施是通过价格手段和财政补贴方式来调节农产品供求关系,并保障农民收入增长。但现有的政策执行机制一方面使政府陷入永无止境财政补贴“黑洞”,每年仅粮食企业的亏损就有上千亿元,另一方面使政府的农业政策效应难以实现,大量财政补贴的受益者是庞大臃肿的农产品(粮棉)流通部门,农民的受益非常有限。

简要说明三农的支出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文章TAG:为什么农业需要财政支持为什么  什么  农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