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房子,正是见证温州发展的存在。总结在外的温州籍商人很多的确很有钱,而在温州本地生活的900多万温州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在浙江最多只算个中等生,如果更多的在外温州商人,挣了钱也回温州发展,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相信温州肯定会越来越好。
1、温州老板、温州发廊、温州炒房团,温州为什么这么有名?
以龙湾为例:生存环境差(台风,倭寇),交通不便(隔条江讲话都不一样),只有人均几分的田地(中原人均几亩),很久以前就有鸡毛换糖的维持家用的习惯,资源贫乏(家里有姑娘出嫁办嫁妆都是托人去上海购买)。后来跟上改革发展的黄金三十年,就在这样地里环境、生存环境、人文氛围、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下,有的自己创业、自办工厂,有的背井离乡寻求致富机会,
朋友帮朋友,亲戚带亲戚,兄弟带姐妹,从搞供销、弹棉花、修鞋、做鞋、卖眼镜、卖袜子......(总之社会上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又吃苦耐劳,胆大心细且有远见成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90年代,随着国家城市房地产政策的转变,房屋不再分配,而是实行了货币补贴,自行购买居住用房,谁出价高者归谁使用,导致宅基地价格节节攀升,房屋越建越高,房地产投资苗头形成,然后温州人抓住了房地产的黄金期,又产生了大量的大老板,
2、浙江为什么这么富裕?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我是安徽人到浙江工作、定居10年了。浙江是一个资源匮乏、多山、地少的省份,按道理来说,他不应该会这么富裕,而且是藏富于民的那种富裕。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了6.2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四,浙江人均收入排第三,紧随北京和上海力压广东,你们说厉害不厉害?我们一起来看下浙江为啥富裕?浙江以前真的很穷我听浙江本地的老人说,宁波这边以前确实是很穷的,
地少、人多、还经常出现自然灾害,很多时候吃饭都成问题,平时就靠种地和打鱼为生。以前浙江人实在过不下去了,还要往外省去逃荒,穷也许是有的人无法逾越的高山,而也许是有的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浙江人的一个最大特别就是胆子大,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改革开放初期,当有的省份的人还抱着“铁饭碗”不放的时候,浙江人已经开始做生意了。
大家还记得那个时候走街串巷补锅的、换鸡毛的、买小商品的吧,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浙江人,温州这个地方以前是真穷,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就从小商品做起,一家家、一户户开始做,互相扶持、互相分工、互相协作,硬是做成了闻名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开始,也就是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卖点小商品的,我记得有部电视剧叫《鸡毛飞上天》就是描写的这个。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穷当成了一座高山,每天抱怨而不敢努力向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浙江人的思想解放好像比内地人早很多,改革开放之后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浙江人开始了他们自己的致富之路。我想说,富不富看干部,浙江的干部也是最早解放思想的,温州有个县委书记叫做谢高华,他硬是冒着巨大的风险,批准了义乌小商品市场,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1987年,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1989年,创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1991年,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成立娃哈哈集团。他曾今说过,思想不解放,干什么都不会成功,浙江人做起生意来,往往就是实事求是,一个合同、一个手续、一个零部件的质量都牢牢把关。
小政府、大市场、藏富于民浙江很好的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氛围,我切身体会,这里的检查比较少、接待比较少、吃拿卡要基本也很少。同样一个事情在别的省份可能要跑断腿,浙江也许只要跑一次就行了,我们这里的政府还经常上门服务、上门对接,问我们有啥需要、有啥要求、有啥困难的,平时来检查即使到了饭点,也回去吃,而且检查基本都跑现场很少开会,很少做表面文章。
文章TAG:温州 有名 投入 国家 为什么国家对温州投入这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