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源监控提报所需要的材料怎么提供

在深圳,股权变更需要的资料有:营业执照原件,公章,涉及变更股东的身份证原件,具体的股权比例。
没看懂什么意思?

税源监控提报所需要的材料怎么提供

2,什么是税源监控表

应该是因为股东变更做税源监控吧,股权由个人转让给个人,到地税开,由个人转让给企业地税国税都要开。税源监控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税务局出具的一个统计表

什么是税源监控表

3,增资扩股与税源监控问题

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变更手续,出具中介机构新的验资报告即可,无需填报税源监控表的。
只要股东的股权比例有变动,在办理工商登前,就都需要先办理地税的税源监控的。如果是增资扩股的话,办理步骤为:1. 前往地税网站登陆后,进入【股权转让】-【资本变动申请】。根据网站要求提交电子版材料,等待网上审核。2. 等网上的审核状态为:“审核通过”后,打印明细。分别是【资本变动信息表】和【股权结构信息表】两张表。每张表要打印3份出来,要横着打印(网上不会说有2个表,每个要打3份,我每次忘记都要再跑一次??)
股权变更方在工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手续前,应按规定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税源监控登记手续。《股东股权变更税源监控登记表》,在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综合服务窗口领取或通过青岛市国税局外部网站下载。
可以在股权变更方在工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手续前,应按规定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税源监控登记手续。

增资扩股与税源监控问题

4,县地税局税收统计的职责

主要职责:负责税收计划编制、税款缴(退)库情况监督、收入分析预测和重点税源监控等工作;组织落实税收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税收票证管理等相关制度;承担税收收入数据的综合管理应用工作。
征管法第三十五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第三十六条 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第三十七条 对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责令缴纳;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扣押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扣押后缴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扣押,并归还所扣押的商品、货物;扣押后仍不缴纳应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纳税人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或者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营业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采取本条规定的方法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经税务机关认定后,调整应纳税额。

5,浅析如何做好税收征管档案工作淮安市地税局

浅析如何做好税收征管档案工作(淮安市地税局 张晓惠 ) 税收征管档案是存储税收征管部门和纳税人征纳税信息的载体,它来源于税收征收管理活动,是形成于税收征纳活动的第一手材料,主要包括税收征管部门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产生和直接形成的,并对税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表格及票据等材料,反映了纳税人生产经营的重要信息和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过程。坚持“统筹兼顾,信息共享,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原则,加强、改进和完善税收征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对充分发挥税收征管资料的反映、监督和预测职能,实施精细化、科学化税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提高认识,职责到位,在思想上“上纲上线”。要加强基层分局征管档案工作的考核力度,统一思想,广泛动员,将征管资料纳入系统的档案资料统一管理。对征管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既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又要投入财力,就必须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把征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在财力、人力和组织协调上给予充分重视。对基层分局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应有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确保征管档案工作落到实处。档案利用的价值在于资料是否齐全,而档案齐全的关键环节在于收集。必须明确各责任区,各岗位人员为资料收集的第一责任人,档案收集、归档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各分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员,在分管业务领导的导和督导下,检查各项资料的收集和归档落实情况,以业务发起人为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电子信息录入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工作质量列入个人岗位考核。二、明晰流程,强化培训,在操作上“中规中矩”。结合税收管理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征管资料档案管理模式及标准。对税收征管资料的采集(录入)、整理、移交、归档、移送、保管、调阅、销毁等过程,制定出科学规范、安全集中、系统完整、简便实用的管理方案。征管资料的收集、审核、整理、归档按以下方法操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确定归档范围——按年度、问题和保管期限分类——以卷为单位装订——移交档案室——排列——编号——装盒——编目——上架。对税务稽查类、管理服务类、法规复议类、申报征收类等征管档案,由相关税收管理员负责收集,事毕,材料迅速分类归于该纳税人档案。对分局日常检查中形成的检查资料按上级法规部门要求,年未分户归于户管档案,分类装订成册,方便移交和查询。为保证税收征管资料信息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中及时发挥作用,应明确各种征管档案资料的归档时限。我局规定,一般档案资料为年度终了三个月以内进行归档。为加强协作规范到位,建议基层分局税干全部为兼职档案员,他们普遍存在档案知识缺乏、整档能力差等问题。为此,应当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档案业务培训,使其在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和装订等环节保证质量,否则,这些工作全靠局档案员来完成,是不可能做好的。此外,还要加强与档案管理部门及征管部门的联系,确保出台的管理办法分类合理,整理方便,既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又符合征管部门的要求。三、科学分类,规范格式,在整理上“环环相扣”。税收征管档案以便于系统综合的了解纳税人的基本信息、方便查询人检索为宗旨,结合实际工作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对所有纳税人的征管档案,要按照税收征管业务的需要,依据《基层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的要求,真实、准确、规范的收集反映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违法违章等涉税活动全程的所有资料,分户归档。征管档案种类按照载体的不同,分为文字和计算机光盘等;按照税收征管业务的功能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管理服务类、政法法规类、行政复议类、纳税申报类和稽查案件类等,这些文件一环紧扣一环,彼此印证,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制定征管档案保管期限,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同一纳税人当年形成的所有资料一般应当装订成一个案卷,其中稽查案件类档案按规定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类。对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伪造倒卖发票、伪造发票监制章和防伪专用品等,并进行了行政处罚的案件资料,保管期为永久;对以上情况以外的一般性税务行政处罚案件的资料,保管期为十五年;对税收征管中形成的一般资料、凭证等,保管期为十年。同时,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人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的以及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发出的资料文书繁多,全部而无一取舍地全部纳入采集对象,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所以需要明确资料来源,文书格式规范到位。我局从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资料采集来源:一是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和防伪税控企业认定时所提供的各类资料;二是上级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请事项进行审批、资格确认时形成的各类资料;三是综合征管软件、预警评估系统形成的各类评估分析、调查执行和行政处罚等输出资料;四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源管理工作需要,填制的各类资料,如信息采集、税务文书等。对于部分机外文书,如:信息采集、事项告知、送达回证等,同时,分局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统一税收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的要求填发文书。四、健全制度,确保精准,在执行上“一线贯通”。为了保证税收征管资料在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中及时发挥作用,建立健全征管资料的传递、登记、保管、借阅、销毁等制度,制订《税收征管档案整理原则和要求》、《征管档案目录索引》、《征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以及《税收征管资料档案查(借)阅制度》,对征管资料的归集、保管、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征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征管档案资料的专业管理,提高资料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避免错误信息造成数据资料失真。分局应设立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征管资料的复核、归档和电子数据的维护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征管资料,应及时要求有关责任人员予以补正或补录。征管资料调阅、复制、移送应履行必要的手续,并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五、资源共享,价值体现,在利用上“便民惠民”。实行税收征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征管资料实现多岗位、多层次的资源共享,便于各方面的查询、借阅,为税源管理服务。通过征管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一方面提高了岗位人员的执法水平。针对执法程序不到位,表、证、单、书使用不规范,告知事项不全面、文书送达不及时等问题,通过资料传递流程进行把关,及时进行纠正,规范了执法行为,执法意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减轻了纳税人负担。纳税人所有需要报送的资料一次性采集,统一归档管理。如需资料,由税收管理员调阅查验,避免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多头跑、跑多次,在减轻纳税人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税收征管档案和其它记录材料又成为工作考核以及绩效管理的主要依据。尤其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最原始资料无法录入征管软件,如带有纳税人签字的送达回证、对纳税人的询问笔录、催缴通知书、纳税评估原始记录等,对于税务机关至关重要,特别是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诉讼都有极大作用和价值。以后将逐步建立健全征管资料电子化存储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不再受时空以及地点的限制,形成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库,促进征管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6,税源监控怎么办

(一)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加强税源分析队伍建设。  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转变对税源分析工作的思想认识,客观评价税源分析工作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税源分析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人是抓好一切工作的主要因素。人员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导致了税源分析质量的不高,各级税务机关应在着力提高全员税源分析意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专业人员的培养。  1、提高分析意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个环环相扣、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税收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广大税务干部的支持。作为税务干部关注税源分析工作是对经济税收观的实际运用,不仅有助于服务收入中心工作,也有助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培植更多的税源。因此,要重点提高全员税源分析意识,群策群力地抓好税源分析工作。  2、培养专业队伍。税源分析工作属于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工作要得到优化,质量要得到提高,离不开专业人员队伍。专业人员除掌握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一般方法、技术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市、县级税务机关应象有些单位培养资产评估师、证券分析师一样着力抓好专业人员的培训,抓好税源分析人员的配置,不断提高专业分析人员素质。  (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搭建税源监控分析平台。  税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做好税源管理工作,实现应收尽收,税源分析是税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是为做好税源管理工作服务的。税源分析所研究和分析的对象离不开税源管理的对象,离开了税源管理工作税源分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好税源分析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税源管理工作做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优化税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1、开展税源普查,建立税源底册制度。要想全面掌握所辖区内的税源底数,建立健全税源底册制度是关键。税源底册的内容应包括各税种的纳税对象的数量状况及纳税情况。每套税源底册均应反映连续税源情况〈一般应容纳3—5年的情况〉,以便进行税源变化情况的分析比较。税源底册应由各征管单位建立、使用、保管。为有效实施税源底册制度,在实施税源底册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税源普查,将普查数据和情况经过分析确认后登记填入税源底册。  2、加强税源管理,重点实施五大措施。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如按年缴税总量细分为六个档次,即:10万元以下、10— 30万元以下、30—50万元以下、50—100万元以下、100—5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按经济区域划分为发展地区经济税源、稳定地区经济税源、落后地区经济税源。二是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对税源的全方位管理监控,主要从税源分户、税源数额、税源是否足额入库的监控入手,对税源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三是利用CTAIS现有的税源信息资源建立按行业、税种、税目的重点税源情况统计报告表,从满足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对比历年情况的需要入手,形成分行业、分监控区域的即时统计分析查询体系。四是按经济税源各类别的确立,分户建立重点经济税源电子资料档案卡及新增项目税源监控管理卡,做到时时更新。五是积极开发、完善CTAIS系统、“瑞思达”分析系统的税源监控应用程度,真正依托计算机对征收管理和经济税源变化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3、强化考核职能,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新征管模式中的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应通过建立税源管理责任人制度予以弥补和加强,税源管理责任人原则上分片〈段〉设置,重点税源按户或行业设置,其职责主要有: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管理,调查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搜集有关涉税信息,对逾期未申报纳税和拖欠税款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对纳税人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宣传税法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在制度上应强化目标考核,对税源分析材料上报要求、上报时间、分析步骤、分析内容、分析方法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并建立日常考核台帐;同时,将责任区、责任人管理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应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单位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拓宽渠道,改进方法,提升税源监控分析质量。  1、建立机制,实现税收执法理念由收入任务型向税源监控型的转变。实施经济税源按结构、按行业分类的管理,首先要在执法理念和收入观念上实现由收入任务型逐步向税源监控型的转变。在对各基层管理分局的目标考核中,不以税收任务完成情况论英雄,更应关注对税源管理水平和收入质量的考核,改进考核指标的实用性,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对税源监控管理质量进行细化考核,以税源管理质量的高低作为评判征管质量的主要标准,彻底改变税收、税源的监控统计分析工作只是“计划统计部门做”的错误观念,基于此,应建立配套的考核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经济税源数据信息采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2、强化措施,实现税源由分户型监控向分行业、链条式监控的转变。一是选择行业,确定重点,实施“梯级税源”战略。为了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税收收入管理观念,我局逐步搭建了以信息化为依托,加强重点税源控管,优化收入核算管理,建立科学的税收收入预测、预警机制的收入管理体系构架;将全市税源划分为现实支柱税源、新兴崛起税源和潜在优势税源三个“梯队”,实施分类培植、承上启下的梯级税源监控管理策略,形成现实税源——新兴税源——潜在税源循环递增、动态连续的纵向税源机构体系。对现实骨干税源,我们做到了严控细管、应收尽收,在对全市进行税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筛选那些税源相对集中、行业特点明显、征管薄弱或易出问题的行业作为经济税源分类管理的重点行业。二是探索行业规律,分析经济指标,开展各类典型调查。为了掌握我市各行业规律,我们选取每个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开展调查;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财务核算信息以及行业标准等,在典型调查、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源变化的内在规律,并针对“税收增幅为什么与工业增加值增幅差额较大?”、“为什么一些企业税负极低?”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使我们对全市各行业税源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掌握全局税源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梳理剖析信息,寻找主控、辅控指标。我们在实行经济税源分类管理的同时,经过一个时期的跟踪监控分析比较,发现对某个行业来说,往往能够通过1—2项主要信息指标即可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测算出来,我们按照确定性和真实性原则,确定了各行业的主控指标;同时,根据行业实际确定2—4个指标作为辅控指标,对主控指标进行补充和校正,实现微观监控和宏观监控的有效结合,真实地掌握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四是将行业经济税源的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必定有一个固定的产业链条,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好,适时掌握经济税源,我们十分注重国家出台的各类经济政策对行业税源的影响,在已实施的经济税源分类管理工作中,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来了解把握该企业信息,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税源监控分析管理机制。  (四)因地制宜,分级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加快税源分析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占有了广泛的经济税源信息以后,如何把这些资料应用到分析工作上去,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加快税源分析工作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硬件配置,确保专业分析人员人手一台性能好、质量高的计算机;其次要推广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税源分析的程度,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的经济税源和税收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分类、综合对比,产生及时、准确、全面的税收分析报告;再次要研制税源分析软件,与高平台软件对接,与防伪税控系统相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2、加强横向、纵向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加强横向联系是指税务部门要加强同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各级经济、计划、统计、地税、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信息网络,掌握经济动态及发展趋势;加强纵向联系是指在税务系统内部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时准确地通报税源变化情况,保持信息畅通。  (五)充分利用,科学分析,为组织税收收入服好务。  1、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税源变化情况是通过数据反映的,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影响税源分析工作的成败,不真实的数据最终会造成误导;要做到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须既要注意了解税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又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真实性,既要有定性说明,又要有定量佐证,要以真实的事实资料证实税源变化发展趋势,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2、坚持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注意数据的经济性和宏观性。经济决定税收,进行税源分析时,不能只就税收论税收,也不能只看静态数据,不看动态数据。经济在发展,纳税人的应税行为也在不断运动之中,税源分析工作要结合宏观经济信息,重点分析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税制与征管上的原因,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结合使用,坚持从经济看税源,从纳税人的发展看税源。
依法缴纳应缴税款以后,就能够自由安排所得

7,税源管理工作要领 急

税源管理科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税源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严格按照省局和全市税务工作会议对税源管理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拓展大企业税源管理,加强税收收入预测工作,全面发挥税源管理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渭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收入计划执行,加强对收入计划的分析、预测和督导,把握计划执行的特点和方向。 (一)加强调研,科学编排税收计划。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及经济税源状况以及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各县(区)经济、税源、税基状况。积极与市政府和发改委等部门沟通,科学预测本年度经济发展形势,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从增减因素两个方面分行业、分税种、分单位预测税收收入情况,同时参考财政部门给各县(区)下达的2011年财政收入指标,科学制定2011年税收计划分配方案。(二)科学落实收入计划,明确奋斗目标。按照税收增长比例要求,把税收计划按总量、按税种、按单位、按季、按月收入进度目标下达到各县(区)局及所有征收单位,将税种任务分解并提供给税政部门。并逐步实现上级下达计划到各征收部门提出计划完成目标的转变。按照各级局领导分片包县(区)责任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夯实领导责任。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部门有责任,考核有标准。(三)认真做好税收计划执行分析。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对宏观经济走势及省市经济的影响,搜集分析全省、我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趋势,各征收单位、各税种的收人情况和形势,及时发现收入异常情况并进行认真分析,按月形成计划执行分析报告,全面地反映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组织收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四)加强组织收入的管理和督导。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落实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杜绝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减、免、缓税和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等违规现象。按照省局《关于加强税收计统工作考核的通知》和《陕西省地方税务局计统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收入工作的考核,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随时关注全市收入进度情况,切实把握依法组织收入的主动性,确保全市阶段性税收目标计划的实现。 二、紧扣重点税源管理,建立基础的重点税源监控和分析机制,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人才库建设。 (一)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保证市局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的全部监控,加强对年度重大项目的数据掌握,逐步建立数据全面、监管到位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推广重点税源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积极运用TRS报表系统,加强对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完整,做好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报表编制。今年省局在指标分析方面,添加了一张《企业主要涉税指标分析表》,编列了税负、能耗、财务分析等35项指标,专门反映企业相关指标同比增减情况及与同行业的均值的比较情况,各单位要认真做好重点税源监控各类报表的及时、准确报送。 (二)加强重点税源分析。充分掌握各种社会信息数据,认真发挥好第三方信息平台,积极引进工商、银行、统计等外部信息,充分利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实现各外部独立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运用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查找征管疑点、比对申报入库数据、监控行业税负变动,定期发布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和疑点信息,撰写重点税源收入分析报告,及时发挥重点税源监控效能。 (三)开展多层次、多方式业务培训。重点开展基层重点税源监控岗人员、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直报人员、税收分析预测人员业务培训,培训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办法和要求,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化技术以及税收分析预测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全市重点税源管理的能力,组织召开税收收入分析预测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经验交流会,交流税源管理经验,锻炼税源管理分析人员工作技能,提高税源管理分析水平。(四)探索建立“四库一平台”的重点税源风险管理模式。以数据管理库、风险特征库、分析模型库和税源管理人才库等“四个数据库”为支撑,实现重点税源数据、重点人才资源的区域集中,搭建以市局为核心的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平台,通过数据比对、指标预警、模式分析,对全市监控的重点税源进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凸显税源管理亮点。三、深化经济-税收分析,揭示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增减规律,服务经济决策。 (一)全面掌握各类经济发展指标。广泛搜集利用全市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总收入等与税收相关的经济和税收指标,深入了解经济指标与税收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行经济-税收分析提供必要数据准备和理论支持。(二)开展税收弹性税负分析。搜集掌握全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对近三年来全市地方税收分单位、分行业税收弹性税负进行分析。反映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反映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力度,并据此对收入形势是否正常做出判断。通过剖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原因,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各种因素,从中发现并解决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三)深化重点行业税收分析。在去年重点行业税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房地产业、煤炭调运业和石灰石资源利用等重要行业近年来税收收入进行深层次分析,结合宏观经济及省市经济发展态势,运用经济-税收分析指标,科学编制《税源分析报告》;对地税部门管理弱化的部分行业,例如房屋租赁业等进行专题分析。通过分析,了解真实税源状况,判断现实征收率,并据以查漏补缺,为完善征管措施提供依据。(四)建立税源分析长效联动机制。市局税源科及各县(市)局税源管理部门每季度提交一份税源分析报告,并定期召开税源分析点评会。加强税收管理岗、计统、税政、征管、纳税评估、稽查部门等岗位的信息互通、工作协调和整体联动,提升税源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紧密度,提高税源分析的全面性、理论性、实用性和说服力。四、加强税收会计统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统计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数据完备、准确,实施税收成本—收益核算。(一)严格执行2011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按照2011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口径的变化及要求,做好培训和安排部署工作,确保报表中各项税收数据真实、及时、准确地生成,以满足不断深化的税收分析工作对税收数据的质量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税收会统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的报送工作。(二)在加强对税收收入核算的基础上,实施税收成本收益核算。在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逐步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五、完善票证管理,加强票证领、发、用、存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加大票证检查力度。(一)做好税收票证的领发、填用、保管盘点和票证审核工作,确保票证安全。抓好票证管理人员培训,严格执行票款结报缴销“双限”规定,及时结报税款,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二)加强票证检查力度,在本年度组织一到两次大规模税收票证和税款缴库专项检查,加大对委托代征单位和扣缴义务人领用税收票证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清除票证管理死角,堵塞违规违法行为。 不知资料详细否 若有误 请续问 希采纳!
《店长工作手册》范例 店长应具备的条件: ?忠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专卖店的业务流程,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处处以身作则,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能成为一店的核心人物。 ?能根据公司的精神,审时度势,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工作,独立处理工作问题。 ?有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进取精神,能深刻理解公司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知识,有较强的组织营销能力。 ?勤奋学习,细心观察,善于思考,能进行较广泛的社会调查,经常向公司反映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有自知之明,具有识人、用人、教人、容人的能力与责任,能不断地为公司培养、选择和输送人才。 ?必须是从导购员或其他部门提升上去的。 店长的工作内容: 1.达成制定的数值目标。 2.实现销售的行动计划。 ?根据各店的不同,数值目标内容及水准,以及行动计划的内容会有所不同,但是作为一店之长必须认真执行上述两个基本任务。 ?所谓的数值目标:即以营业目标、库存目标等为基本目标,进而对店的经营费用进行预算,甚至要把个人的营业目标等数据都列入到数值管理范围之内。 ?所谓实行销售的行动计划,就是为保证数值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各项计划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店长必须参与店内的各项营业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完成。 ?现将各项业务转为其工作内容: ⅰ营业活动的统一管理。 ⅱ店内员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与管理。 ⅲ情报的收集与传达。 ⅳ员工销售业绩的管理。 ⅴ培训与指导活动的开展。 ⅵ店内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ⅶ外界活动的开展。 ⅷ货品数量(包括仓库与店面)及调配管理。 3.店长是整个店内活动、营业的负责人,也是店内的领路人。 ?那么,如何制定店的行动计划,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项: ⅰ全新的服务促销活动的开展。 ⅱ获得新的顾客群。 ⅲ新商品上市如何进行推广。 ⅳ导购员商品知识及服务技巧如何提升。 ⅴ导购员的忠诚度以及团队精神的提升与指导教育。 店长工作职责: 1.营业活动的统一管理 ?开店前的准备。 ?清洁卫生。 ?陈列方式更新。 ?推广广告的制作与张贴。 ?卖场货品的摆放布置。 ?店内外巡视商品的销售。 2.店内员工业务知识的掌握与管理 ?出勤表考核。 ?各项制度的制定。 ?根据能力不同,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 3.情报的收集与传达 ?有关商圈的动向、动态。 ?竞争对手的情况。 ?顾客反馈。 ?货品的情报及收集。 ?公司的策划、精神、方针等事项的传达。 4.销售业绩的管理 ?将本店的各项目标传达给员工并落实,时刻掌握完成情况。 5.培训与指导工作的推进。 ?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来不断提升整体水平。 6.外界活动的开展 ?对职能部门(工商、税务等)以及顾客间关系的调整与处理。 7.各项报表及金额的管理 ?完成各项报表是完成全店工作的综合检验,各项报表要准确无误地按规定日期上报。 ?每日要核对售货数据与金额,使其准确,即员工小票与收银小票一致,收银小票与电脑票据一致,实际金额与小票及电脑金额一致。 8.货品数量(仓库及店面)及调配管理 ?每月仓库进销存数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店面帐的进、销、存也要同员工实际账目相符。 ?一般仓库每周检查一次,店面账每日核对做到日销日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配工作。 店长的工作流程: 1营业前: ?开启卖场电器设备。 ?严禁闲杂人员进出。 ?检查卖场卫生及货品是否整洁。 ?召开早会。 早会大致内容如下: ?公司文件、营业目标传达及卖场布置。 ?前日营业状况总结及工作表现检讨。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加强推销技巧。 ?激励员工。 ?讲解目标的进度,并订立相应的对策。 ?备用资金及零用现金的清点。 2.营业中: ?督导员工的仪容仪表。 ?督导收银工作,并掌握收银情况。 ?控制卖场、灯光、音响及其他电器的使用。 ?管理包装及包装袋的使用。 ?维护卖场环境整洁。 ?督导橱窗陈列。 ?适当地参与卖场销售。 ?防止意外的发生。 ?接受顾客的消费问题与意见。 3.营业后: ?召开晚会(当日的目标完成及其他事项)。 ?核对货款及帐项,填写每日营业报表。 ?安全检查(电器、灯火等)。 ?检查员工个人携带物品。 4.如何激励下属: ?解释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树立正确及良好的榜样。 ?工作进行中给予鼓励。 ?让员工接受挑战。 ?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文章TAG:税源监控表是依据什么法规制作的税源  监控  依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