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民福利待遇。商业保险是以社会资本为主,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产品,非常明显的就是,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的监管上会是紧密联系,这从银监会与保监会的联合就知道,我国的国情不同于欧美,我们要从自身的经济特点上出发,而未来的中国,投资驱动依然是我们国家的主要方针,以及是增长的主要动力。
1、为什么国外金融排序是保险、证券、银行,而国内是银行、证券、保险?这说明了什么?未来如何发展?
其实,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从风险系数上来排序,保险就是最基本的金融工具之一。而之所以造成题主有这样的疑惑,大抵是因为国内老百姓对保险的认知水平普遍低下所致,也与国家的财政政策,社保福利待遇、基本国情有非常紧密的关系,1、宏观财政政策中国回看四十年,我们的经济方针、方向皆以土地开发性金融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而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就是城市建设,把现有的土地换取巨大的财政收入,推动银行与政府的紧密结合,最初我们的城建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资产;后来拆迁土地以及拆迁商品房的再卖收入也可以用于还款(大家要有一个共识,房地产公司买到的地块用来建设商品房,严格意义上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的租用权,70/50/40/30年不等,这个时间过了,基本上就等着收归当地政府或国有);再后来,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出现,全国各地城市都大力推广这一个制度,为国家的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还款保障。
也因为于此,政府就能使用城市建设的资金治理土地、发展城市、再通过土地招拍挂的所得资金进行还款,立足于“农民变市民,土地变资产”这两个核心点,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基本轮廓基本成型。可以看到,连续几十年的时间,乃至,我国的财政政策与银行功能基本上都仍然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蓬勃的发展阶段中必然的手段,也就会造成很多国人对银行的认知高于保险的原因,但不能说我国不重视保险,只是在发展阶段中,追求发展依然是主旋律,而保险工具是一种转移风险、管理风险的金融工具,在我之前的文章也都指出过,我们每个人面对风险的时候都会有几种应对方式: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面对风险的时候基本靠扛,没办法,我们的前辈的确受到了认知边界的影响,再之国家的主要方针并不在保障上,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才真正地提出“保险姓保”这种概念,给小布的感觉,就有点与环保建设一样,认识到了环境破坏的恶劣才会在行为上作出对灰犀牛事件的规避,
2、中国保险市场基本国情按经营目的的不同,保险分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民福利待遇,而商业保险是以社会资本为主,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产品。而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地广人多,再结合我国国家财政的基本状况,社保的:”广覆盖,低水平”的特点也就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并且还呈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社保待遇上也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如深圳与内陆地区,
而中国保险市场的种种的特征,也都与英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的社保待遇有着非常之大的不同。欧美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少,注重保险教育,人民的保险意识强,国家财政中投入到社保保险建设的资金占比庞大,基本上不需要额外的补充商业保险来弥补社保的不足,欧美国家更多的人喜欢购买定期寿险来转移自身经济责任最大的时期的财务风险。
而在中国,90年代才重新引入保险制度,中国的商业保险的初始时期,可以说实在监管力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过来的,而在这样的婴儿级别市场,用利诱导(奶头乐效应,不懂的百度)就变成了万试万灵的手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保险业,即做大的规模,但也做臭了名声,老百姓的各种道德问题,保险销售员的各种专业失德问题、屡见不鲜,哪怕随着监管的经验、力度的升级加强,这些恶意破坏市场秩序的时间在我国部分国民的的劣根性下,依然屡禁不止,想看的可以到银保监官网查看近期的处罚。
更关键的是,我国国民的保险认知教育依然在最初级的阶段,与国外的水平,依然差着最起码的一代人的差距,要想追平,花三代人是保守估计,所以,我们的保险业市场依然需要正确的教育,而我们的老百姓,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证券方面,不是小布的专长,但建议从证券的发展历史、风控水平上看出中外差距的,未来发展预测以上说及到的情况,基本上造就了我国对于保险、银行、证券的认知与排序,但我们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始终都会有一天到达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的主流依然会是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创造、达到、买到、成本、效用最优的工具。
文章TAG:海外 金融 银行 国内 海外金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