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高低由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利率等因素决定,利率涨,货币强,利率降,货币弱。再假设A货币所在国利率为2%,B货币所在国利率为4%,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基准利率、简单利率、复合利率、贴现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等,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它来源于利润;利率是利息额占贷款本金的比率,利率的高低由社会平均利润率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同时,利率又反过来影响成本及利润的高低,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1、汇率和利率的关系是什么?

汇率和利率的关系是什么

利率与汇率的原理是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资本是逐利的,利差会带来跨境资本流动,而资本的利差套利活动会改变货币供需,而货币的供需则会改变汇率,比如:两个国家货币分别是A和B,兑换比例是1:2。再假设A货币所在国利率为2%,B货币所在国利率为4%,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前提下,资本会怎么流动呢?借入A货币100单位,兑换成200单位的B货币,然后存在B国,1年后获得208单位的B,然后再兑换回A货币,获得104单位的A,归还102单位后,净赚2单位的A。

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存在利差,则B货币的需求会远大于A货币,如果市场是完全高效,则会促进A、B国的汇率发生改变,A、B的汇率将最终趋向于102单位的A=208单位的B,,刚好消除无风险套利,所以说理论上,凡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利率和汇率,都存在套利机会,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套利机会不可能是无风险套利。说到套利,就不得不提到利差,

中美利差与中美汇率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但很多人会将人民币升贬值归结于利差原因,我认为这是比较片面的。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中美利差扩大,资本向中国净流入,人民币对美元有升值压力;中美利差缩小,套利空间减少,资本向更发达经济体流动,人民币对美元有贬值压力,可事实并非如此,数据说话:结论:近三年以来的中美利差和中美汇率的关系基本与利率平价理论无关。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根据经济学中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汇率稳定(固定汇率制)、货币政策独立(利率变化)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中只能选择两者,而资本自由流动其实更像是一个结果,因此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需要在货币政策独立和固定汇率制之间进行两难选择。对于小经济体而言,比如香港,港币跟着美元走,基本放弃了货币政策独立性,而像大陆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是不可能拱手将货币主权让出,但这里在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的同时,又要考虑国际地位,允许汇率市场化的双向波动,保持国际资本的进出,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利率与汇率的关系似乎被淡化了许多,但这并不是说该理论已经不适用,但至少在中美之间已经不适用。而真正影响汇率的不是别的,正是国家之间的基本面差异,每个经济体的运行趋势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货币政策的分歧是必然的,比如说已经崛起的欧元,欧美之间的货币政策早已出现分歧。所以说将中美利差与中美汇率相提并论还是有一定缺陷的,中国货币政策根本没有必要一定与美国的节奏一样,尤其是在两国经济增长出现差异时,如果刻意保持利差与汇率的关系,那么就很有可能走出与利率平价理论完全不同的走势,

2、利率和利润是什么区别?

利率和利润是什么区别

①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占贷款本金的比率。②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是资本的增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产生于生产过程,实现于流通过程,并在实现时,被分割为企业经营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息、国家税收等。因此,利息是从利润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利润额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而利率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反过来说,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会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从这一方面看,利息又是信贷资金的价格。③利率依其计量的期限不同,表现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主要形式有: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基准利率、简单利率、复合利率、贴现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等。④关于利率决定理论(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争论已久,

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马克思的利润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我个人以为,利率要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与制约,它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实际中,利率水平还受到外汇储备量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利率也同样影响汇率,汇率高低由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利率等因素决定,利率涨,货币强,利率降,货币弱。


文章TAG:利率  汇率  货币  货币的利率什么意思  
下一篇